北宋大法官 第24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田税多半都是固定的,官府是统计好了,再去收,结果你插一竿子进来,当然会引发矛盾。
  商税不一样,商税是变动的,商人自己也算,雇个人算,不很正常么。
  赵抃点点头,又问道:“但是这两件事有何关系?”
  张斐回答道:“敢问主审官,王知县驳回耿明的状纸,同时派人严惩汴京律师事务所的耳笔,这其中最大的受益人是谁?”
  赵抃沉吟少许,道:“韦愚山。”
  “我反对!”
  范纯仁直接蹿了起来:“这只是张三的推测,不足为论。”
  他已经知道张斐要干什么了。
  王鸿也反应过来,激动地嚷嚷道:“他冤枉我,在审理耳笔一案时,我根本就没有考虑到韦愚山。”
  这他真的是被冤枉的,他都不知道这刘东是谁,怎么可能会想到韦愚山,他就只是想惩罚张斐。
  张斐正色道:“这可不是推测,事实已经证明,韦愚山就是这两个案子的最大受益人。关键王知县在处理这两个案子上的理念是极为矛盾的。
  在处理汴京律师事务所一案时,王知县强调的税收,但在耿明一案中,他偏偏又忽略了税收,而且还是数千亩土地的税收。
  而范司谏的理由,是王知县由于催缴税收,而忽略了耿明一案的冤情,而耿明一案的关键也在于偷税漏税,那么根据范司谏的理论,就是王知县因为催缴税收,而忽略催缴税收。这就好比范司谏现在用他的推测,来反对我的事实论据。”
  赵抃看向范纯仁。
  范纯仁是急得一脑门子汗,他就没有想到张斐会将这两个案子合在一起打,因为这不是事实,这两个案子本身是没有任何关联的,对此他也是根本就没有准备。
  但问题是,经过张斐这番辩论,韦愚山还就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王鸿的对待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怎么可能不让人怀疑。
  这一下就被打得是晕头转向。
  只能说他还不够了解张斐。
  这一报还一报,必须得冤枉回去。
  不然怎么解这心头之恨。
  因为正常将他告进去,他可能会心服口服的,心里的怨气就不会那么大。
  对于耳笔之人来说,只要这手段合法就行了。
  张斐趁机又向赵抃问道:“听说主审官曾也当过知县、知府。”
  赵抃点点头。
  张斐又问道:“那主审官认为,当时那些耳笔的行为,真的是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问题吗?要不马上解决,就会引发大乱吗?”
  赵抃沉吟少许,然后摇摇头。
  张斐道:“可是王知县却是以雷霆万钧的方式,去扼制此事,甚至都不经调查,这显然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害怕真相被揭露。不过王知县非常聪明,他故意夸大事实,上报朝廷,一再强调税收乃是国之大计,这显然是借税收来威胁朝廷。”
  这个罪名可就大了。
  “反对!我反对!”
  范纯仁真的急了,“这都是你的推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