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22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毕冶不禁是喜出望外,赶紧拱手道谢。
  他这么年轻,根据宋朝的规矩,吏升官是需要资历的,这是他最欠缺的,除非上面有人举荐。
  隔日,吕嘉问便将事先就写好的判决书,送到县衙去。
  毕竟知县是一个县的最高法官。
  司法参军与知县就不是相互制衡关系,而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
  但通常来说,许多杖刑三十以下的民事诉讼案,是直接由司法参军判决,县衙那边只是走个流程,知县哪有那么多时间管那么多事,毕竟知县还是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但这个案件是重大刑事案,必须知县亲自判决。
  王鸿看到此案后,立刻派人通知韦愚山。
  ……
  这韦家的掌门人韦愚山今年还不到四十岁,但他真是年少成名,手段狠毒,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怕。
  而且为人好武,县衙的人来到他家时,他正光着膀子院里面举石墩,两三妾侍在旁边助威,场面引人遐想。
  “耿明?”
  韦愚山还是懵的,仿佛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还是一旁的宅老提醒了他。
  “又是那个不知死活的臭里正。”
  韦愚山这才想起来,但他一点也不慌,立刻就命人写上一封状纸,状告耿明勒索敲诈,贪污受贿。
  原来当时,韦愚山咬定自己将税钱给了耿明,是耿明自己贪了,然后以此为名,伙同几名污吏,编造证据,逼迫耿明把他家部分田地的税钱给承担起来。
  耿明担心吃官司,只能承担起来,后来实在是承担不起,田产都让官府收走抵债,最终那些田地还是落到了韦愚山手里。
  陈衝看到韦愚山的状纸,都有些受不了,你这也太不将我们当回事,你好歹也提供证据,就一张状纸,这县衙是你家开的吗?
  于是,他主动去找吕嘉问商量。
  吕嘉问拿着这状纸就去找王鸿商量。
  “耿明提供的税钞根本就说明不了什么。”
  王鸿一摆手道。
  吕嘉问纳闷道:“如果耿明税钞都当不了证据,那韦愚山的状纸岂不是废纸一张。”
  王鸿叹道:“我也没说要判韦愚山赢,只不过……唉,吕司法,你也应该知晓,那些里正经常敲诈勒索百姓,这都已经是三年前的事,谁知道当时的情况,本官建议劝他们和解。”
  这事发生时,他还没有在开封县上任,他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虽然他不会判韦愚山有罪,但也不愿意擦这屁股,最好是息事宁人。
  至于韦愚山与耿明的私人恩怨,你们自己去解决。
  吕嘉问点头道:“是,里正中间不乏害群之马,但是谁要说耿明去敲诈勒索韦愚山,我是怎么也不会信的。”
  王鸿皱眉问道:“你们司法参军就是这么断案的?你有何证据证明耿明就不能去敲诈韦愚山?”
  吕嘉问道:“就算如此,那耿明就应该伏法坐牢,而不是向官府缴纳几倍的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