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4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再加上还有曹栋栋、马小义这些大v,帮着张斐宣传。
  但到了后半夜,舆论就立刻发生转变。
  这只能证明一点,就是对方真的急了,故此才这么快发力,希望利用舆论来给朝廷施压,同时避免自己的尴尬。
  在这场官司开打之前,许多人就已经反应过来,这场官司集合了当下几乎所有的矛盾。
  对于任何一方,都是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原本不少官员还希望,借此官司,一举将张斐这祸害给除了,顺便打击一番王安石那嚣张的气焰。
  不曾想,这么多官员上阵,竟又败下阵来。
  这本就令他们尴尬不已。
  而王安石那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彻底引爆了整个官场。
  这绝对是一个核弹。
  之前王安石只是在朝中指出问题所在,并没有抛出变法的具体内容,大家只是凭借对王安石的了解,和他的政治理念,去猜测他的变法方向。
  这回王安石直接抛出他变法的内容。
  好家伙!
  就知道你丫没安好心。
  感情你捣鼓半天,就是要打我们的主意。
  若朝廷要贴补穷人服役,那么势必就要扩大财政,增加财源,如今朝廷财政是入不敷出,拿不出钱来啊。
  为什么神宗不喜欢司马光的改革,就是因为司马光强调不要与民争利,这是很难快速地去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而王安石改革主要的特点,主要是为国谋利,故此他用得是经学。
  根据王安石的说法,不用想也知道,就是向那些免役人士征税,这就是多出来的财源,这么一来,既可以充实国库,又可以减轻穷人的负担。
  谁是免役人士。
  这还用说吗?
  这比祖宗之法还可怕一些。
  整个士大夫们阶级立刻就统一战线,但是他们一开始还是选择挑软的捏,先将火力都集中在张斐身上。
  这才是万恶之源。
  而且虽然不少大臣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是他们也不希望让一个耳笔之人来定调这祖宗之法。
  读书人也不希望。
  他们不但在民间制造舆论,而且还在朝中指责张斐妖言惑众,妄议祖宗之法,属大不恭之罪。
  但是许遵他们立刻站出来为张斐说话。
  堂上让你们辩,你们就不说,堂下是一个比一个叫得凶,是因为你们的目的见不得人吗?
  吕惠卿也开始在民间发力,但他没有去为张斐去辩驳,而是围魏救赵,不断制造关于差役法的话题,潜移默化地将舆论引向变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