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2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其中的主要的争论,就是放开争讼,还是收紧争讼,亦或者规范争讼。
  去年张斐的出现,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审刑院、刑部等最高法院和最高司法部门。
  得赶紧商量出一个结果来。
  因为每回张斐去告状,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可就事论事,张斐其实也没有违反规矩,只是说尤为刺眼,但是却在潜移默化见突破了阶级。
  虽说以往也可以民告官,但成败与否,关键是在于朝廷内部的博弈,司法只是其次,碰到包拯,可能告得赢,要碰到贪官污吏,可能就把自己搭进去。
  但是张斐却迫使他们惩治王文善。
  这令人他们很是忌惮。
  故此朝中大多官员都认为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管制,有着太多漏洞,天知道张斐又会干出什么事来。
  其实都不用天知道,因为他们已经听说张斐马上要出台计税业务,三司方面对此很是紧张,各司也都在给刑部、大理寺施压。
  这个业务危及到太多人的利益。
  目前主要有三个论点。
  其一,就还是传统观点,就是进一步约束争讼,比如说,刑部每年审核一次书铺公文。
  意思很明显,你要不听话,我就不给你公文。
  这是大多数人所支持的。
  这也是传统手段。
  其二,就是计相唐介提出的观点,进行规范,由官府与书铺合作,以耳笔对耳笔,官员用平衡之术,来掌控司法权。
  这个就比较考验当官的能力,以及考验官府的办事效率。
  其三,就是彻底放开争讼,但是官府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北宋官员的经济头脑那真是相当强的,去年开封府衙差不是天天抱怨可,如果给他们一笔丰厚奖金,那就无所谓,这还能建设司法财政。
  三种论点,是各有利弊。
  大家对此也是争论不休。
  吵了半天,也没吵出个结果。
  关键还是有许遵这个奇葩在里面捣乱,他是坚决反对继续约束争讼,他又掌控着大理寺,他的建议也是非常关键的。
  突然,开封府主簿黄贵快步入得大堂,向在坐的人行得一礼,然后又来到吕公着身后,弯腰在其耳边滴咕了几句。
  “什么?”
  吕公着惊得直接站起身来。
  还吓得不少人一跳。
  御史中丞吕诲不禁问道:“吕知府,出什么事了?”
  吕公着缓缓转头看向吕诲,却不知怎说是好。
  这时,大理寺主簿徐元也跑了进来,在许遵耳边滴咕了几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