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7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神宗欣慰道:“朕也有打算再拨一些地出来,建造租公房,一来可以帮助百姓,二来,也可警示那些富绅,朝廷并不希望房价上涨。”
  “陛下圣明。”
  第六十四章 乐极生悲
  帝王的首要任务,始终是维护自己的统治。
  而目前神宗面临最为棘手的任务,就是这财政问题。
  说是三冗之祸,但冗兵、冗官造成的后果,就是冗费,可见三冗是全部反应在财政上。
  说白了,就是钱。
  宋神宗最初是更偏向于王安石的建议,既然卖房这么赚钱,那朝廷为什么不自己干,比起那些为富不仁的奸商,朝廷是更有分寸的,还能够抑制房价上涨。
  这个逻辑是没有一点问题。
  可最终宋神宗还是采纳了张斐的酒后之言,就因张斐的一句话,税都能涨,要真能赚钱,你能保证房价不涨吗?
  其实建租公房也能赚钱,只是没那么快而已,而且还有一笔看不见的利润。
  宋神宗再三思考后,认为朝廷即便自己干,这房价来带的利润,也难以弥补财政上的缺失。
  如今房产玩得再溜,也就那样,不像……
  这最终还是得依靠变法,那何不在这建房上面选择细水长流。
  王安石在得令之后,立刻对外放出消息,表示朝廷将拨地建造租公房。
  其实这租公房跟买房的人没有多大关系。
  住租公房的人是不可能买得起房子的。
  但这是一个讯号。
  表示朝廷不愿见到房价上涨。
  中低层官员对此非常拥护。
  他们可是踏踏实实要买房的人。
  而那边马家也表示只认陈家的契约,而陈家作为中介商,又对卖房方施压,不能坐地起价,你要坐地起价,挨骂得又是我,来卖房的人,我也惹不起,你去找别家。
  可别家又得不到贷款。
  这顿时陷入一个死循环。
  原本有上涨趋势的房价,又开始放缓。
  不过降价是不可能的。
  毕竟需求摆在这里。
  之前那房价可是实打实的,不含水分,只不过如今出现房贷,有一定涨价的空间,不过暂时是给抑制住了,就只是涨了一点点。
  而始作俑者张斐如今也正在为房子奔波,不过是租房,不是买房,便宜一点,他不想住,贵的他买不起,就连首付都付不起。
  今日陈懋迁的侄儿陈德财就带着张斐、李四来到外城蔡河以西的宜男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