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酒一仙人,亦眠亦醉亦长生 第22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绷着小脸,眼睛紧盯着每一个读过的字。跟周围小童催眠似的读法不同,元日在思考。
  陶眠曲腿坐在屋檐,不用掀开瓦片,也能看见里面的场景。
  他盯着小元日的黑脑瓜,怀中一包五香豆,一颗接一颗丢进口中,屋顶净是咔嚓咔嚓声。
  好在他还要点脸,知道给自己开个隔音的结界。
  私塾的教书先生,是名震一方的大儒。岁数不小了,有学问,但个别之处也犯迂腐的毛病。
  陶眠这个偷听的学生,听他讲得坏,便皱下鼻眼,讲得精彩,又点头肯定。
  那些佶屈聱牙的文章,童子们听不懂,还犯困。陶眠听懂了,也犯困。
  难为元日,年纪这么小,还能规规矩矩地跟完一整堂课。
  陶眠把豆子吃到一半,开始打盹。他的头越坠越沉。
  在脸差点埋进油乎乎的豆子之前,他猛地惊醒,茫然四顾。
  小不点们从学堂蜂拥着挤出来,陶眠擦擦不存在的口水,连忙找元日的所在。
  元日在和先生请教,他说话慢,口齿不清,还结巴,先生又耳朵背。
  一句话重复许多遍,磨心,就好像有人在反复吃了吐吐了吃。
  一老一小的对话过程简直是灾难,好几次,陶眠都忍不住冲进去想代替他们传话。
  但他们就是能忍受对方的毛病,很神奇。
  不知道是不是陶眠叫他慢慢说话,也让他的性子转变了。元日从之前的急性子,变成现在这般温吞。
  大儒活到这把年纪,也早就修成了不紧不慢的脾性。
  陶眠站在门口,随之静下心来。
  元日请教过后,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谢过先生。
  随后,他跨过高高的门槛,要去寻觅些吃的东西。
  私塾很大,讲堂、学斋、书楼、经庙……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廊道连着廊道,假山后是深幽小径,七拐八拐,才能走到想去的地方。
  元日就在又高又深的回廊之间穿梭,如同一只灵巧的、贴地飞行的燕。
  陶眠看他跑得急,正准备显身,叫他慢些。
  怕什么来什么,担心对方摔跤,元日就在陶眠面前,猛跌了一跤。
  陶眠吓一跳,眼疾手快,立马把人隔空扶住。
  他抬头寻找罪魁祸首,果然,从竹林后面,绕出来三个小童。
  这三个童子,大的有十岁,小的也有八九岁,都要比元日年长。他们把瘦小的孩子围住,来意不善。
  “小结巴,你怎么还赖在书院?这里不是你这寒酸小子来的地方!”
  年纪最大的那个男孩,凶狠地说着话,还推了元日一把。
  他的小跟班附和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