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豹儿,不可莽撞。”潘仁美见儿子如此,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只是杨家那几个小子自小练武,又是兄弟搭档,他怕豹儿吃亏。
  “爹,您放心,儿子最近苦练蹴鞠,一定会赢的。”想到那几个他花了大价钱请来专门陪他练蹴鞠的高手,潘豹嘴角勾起得意的笑容:“那几位的功夫,可都不差呢……”暗中下手弄残个人,还不是轻而易举。
  见儿子如此有信心,潘仁美也就不再说什么。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帮女儿解决了心头大患。若是让那杨家娘子生下皇子,只怕女儿在宫里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在潘仁美眼中,赵家的天下迟早是他外孙的,那个性格柔弱的太子爷,根本成不了气候。倒是那个还没诞下皇嗣的杨淑妃,需得谨慎再谨慎。
  “爹,那李太医,可靠吗?”潘豹忽然压低了声音。这件事爹知,他知,陈管家知。
  “李太医一家都在老夫手上,他不听,也得听。”说到这个,潘仁美又洋洋得意起来,纵然杨业这老匹夫敢在朝堂上为了与辽国战还是和的问题与他叫板又如何,明里暗里,大部分人还都是有眼色的,知道跟了谁才是明路。他手里可用的人,却比那杨业多了不知道多少。
  听了这话,潘豹不由得意:“还是爹高明,等那杨淑妃成了不下蛋的母鸡,看官家还如何宠着她。”
  父子俩想到此,不由相视而笑。
  宫里的杨茹哪里会想到潘家父子都算计到她头上来了,她自听了下月会有蹴鞠赛后便兴高采烈起来,拉着朝霞和锦绣便说起了早先在家的时候与五郎、六郎还有七郎一道玩耍的日子。
  “我觉得,还是六郎踢得最好哩。”朝霞道。
  “七郎也不错,就是年纪小些,力道比不上几个哥哥。”杨茹公正道。杨家七个儿郎,蹴鞠都是好手,只是大郎二郎端着兄长的架子,难得才与弟弟们一道踢,三郎与四郎年纪渐长以后,也多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上,便只剩下三个小的,时常一块耍着玩。
  锦
  绣抿唇一笑,道:“我家娘子踢得也不错哩。”
  杨茹不免得意洋洋:“那是,连六郎与七郎都是我教出来的徒弟呢。”
  正说得起劲,皇帝却进来了。一进屋便笑问道:“说甚呢?笑得如此开怀?”
  杨茹忙起身迎他,亲与他净面,笑应道:“再说下月的蹴鞠赛呢。我家几个侄儿可都是好手。”
  皇帝见她与有荣焉的样子,不由笑道:“莫非你在家时,还与侄儿们一道蹴鞠不成?”
  杨茹连连点头,弯着眉眼得意道:“那是自然的,六郎与七郎的蹴鞠,还是我教的哩。”
  皇帝这回是真的吃惊了。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个中好手,现如今做了官家,得端着架子,便也鲜少下场,却不料枕边人,还是个高手哩。
  “你个小人精,怎么就处处叫人惊喜呢?”皇帝捏着她的鼻尖,笑了两声。这也有女子玩蹴鞠,技法却比不上男子,只能当做赏玩,而她都敢做杨家六郎与七郎的师傅,想来定然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现在是没法踢给官家看了,官家到那日且瞧着我家六郎和七郎,便知妾有多厉害了。”她皱了皱眉鼻子,大眼睛笑弯成月牙儿,拉着他往书房去:“妾给官家作了幅画,官家且瞧上一瞧。”
  皇帝见她急着献宝的娇憨样儿,心里早就乐开了花,脸上却是一点都不显,老神在在地由她牵着手。那掌心里的小手儿,滑滑软软的,柔到人心里去。
  “这就是你画的?”皇帝瞧着那有四五分功力的画卷,眉毛微微挑起。杨业这样的大老粗,教养子女自然不可能像文臣那样,养出那些个才高八斗、名满京师的才女来,她这般水平,倒是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了。虽然比不上潘贵妃,但是也好过那些识几个字,只会女戒、女训的了。
  杨茹眼珠儿一转,笑呵呵地点头,指着画上那桃花道:“画的可像?”
  瞧她那得瑟样,皇帝都不好意思打击她。“也就那样吧。”说着,却是亲自提笔,修改了几处。寥寥几笔,却似画龙点睛,画上那景一下就鲜活了不少。
  杨茹见状,顺着杆子就上:“官家也给题首诗呗。”
  皇帝心情好,凝思了一会,便下笔道:“人间天上那堪更家山好。微雨过朱颜绿鬓。月明中,对东风。安阳好,落花飞絮,千秋岁。桃李思情,凝望处年年今月,浑不似浮世尘。风流散去,问人间流水,江南早春。”
  杨茹只会念,却不懂吟诗赋词,只觉得朗朗上口,便觉不错,拿起那画卷,左看右看,欢声道:“妾需得裱起来,留着当宝哩。”
  见她如此欢喜的模样,皇帝也觉这几日因国事而阴霾的心情好上了不少,不由调侃道:“也不知是谁刚才还在说,这画是画给朕的。”
  闻言,杨茹只得依依不舍地将那画放下,委屈地拉着他的袖子,讨个商量:“这画便送给官家了,只是官家需得记着,还得与妾新一幅。”
  “莫不是朕还要赖你一幅画不成?”皇帝朗声笑道,竟是真的叫常福将那画收了起来:“挂在福宁殿去,朕且日日瞧着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