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适是江淮节度使,对于关税上的事情其实也不了解,他直接说道:
  “明日请王市舶司使给张兄上个条陈,这是我们江淮执行关税的经验,张兄去了浙东可以参考下。”
  张端阳明白高适的意思,立刻说道:“以后海贸这件事,浙东还要仰仗高节度。”
  框架已经说完了,剩下的细节自然有人去谈,高适又说道:
  “这海贸好是好,利润也丰厚,但是问题也不小。”
  “但闻其详?”
  高适说道:“没有开海禁的时候,东南甚是平静,就是安禄山贼子闹起来的时候,江南也没有战事。但是自从开了海贸,这海上的贼子就多了,前段时间竟然有一帮贼子在海上截运商船,最后还是王市舶司带人剿灭了。”
  张端阳熟读史书,自然这是海洋贸易兴盛之后,必然带来的结果。
  后世说道明清海禁,总是觉得统治者愚蠢短视,让中原文明失去了参与海洋贸易的机会,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可是如果从当时的统治者看来,参与海洋贸易就是得不偿失的行为,他们所作出的决策,也是基于当时的情况所做出的选择,并不能说是完全的愚蠢短视。
  中原文明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耕文明,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海洋贸易是截然不同的文明结构。
  在欧洲大陆,同样是农业文明的法国,在大航海时代的参与程度上,就远远不如身为岛国的英国。
  这是文明的内在属性决定的,农耕文明追求的稳定政治结构,天然厌恶贸易带来的巨大风险。
  另外一个明清禁海的重要原因,就是统治者觉得海洋贸易的暴利污染人心,让普通百姓都不能安心的耕种,都去从事利润丰厚的海洋贸易,导致“人心不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