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如今山东半岛还在战乱中,而江南全部的赋税收入都送上了漕运船,在江淮转运使,判盐铁院事第五琦的筹措下,向凤翔府和前线的军队输血。
  这种情况,渤海国能够买到的货物自然大大减少。
  没有大唐的货物,渤海国的贸易就玩不转了,迁都之后几个重要的码头也迅速的冷清了下来。
  这也让大钦茂非常的头疼,要知道贸易可是渤海国的命脉。
  大钦茂精心建立的贸易系统,从大唐采购丝绸漆器珠宝奢侈品,运输到日本换取日本的金子和粮食。
  再用日本的金子在新罗购买人参、东珠、貂皮和粮食,装满了货物送到大唐的码头去贩卖。
  不过渤海国的最大宗贸易,还是粮食。
  要知道在开元天宝年间的江南道,因为丝绸价格的一路走高,导致原本是粮食主要产地的江南道地区,竟然要从渤海国进口粮食。
  大量百姓将农田改种为桑田,在家里纺织成丝帛再送到市场购买口粮,换取其他生活用品。
  唐代的时候帛和丝都是可以直接当做货币使用的,而盛世的江南道就是帝国的铸币厂,大量的丝绸被制造出来,又被繁华的贸易所吸收,整个社会风气都开始崇尚奢靡。
  江南道从粮食的主产地,变成了粮食的进口地。这也是大唐繁荣的海上贸易,才让江南的百姓能够低价买到粮食。
  可是现在江淮虽然没有遭遇兵灾,但是征兵徭役还是很多的。
  第五琦就任江淮转运使,通过建立盐院垄断盐业后,百姓的生活成本进一步上升。
  现在很多桑田都又重新改为了农田,这样的乱世中粮食要比丝绸更有安全感。
  让大钦茂发愁的,就是整个渤海国的立国之本受到了冲击。
  如果没有三角贸易,渤海国要如何发展呢?
  就在这个时候,内侍向大钦茂汇报:
  “国主,大唐建宁王使者求见。”
  建宁王?
  大钦茂是很关注大唐局势的,不过一时之间他竟然么想到建宁王是谁?
  一阵恍惚过后,大钦茂这才想起来,建宁王是如今大唐皇帝的次子,坐镇陇右的大唐亲王。
  建宁王的使者?
  建宁王是陇右都督,而大钦茂是渤海郡国的国主。
  陇右和渤海,一个帝国的西疆,一个是帝国的东陲,可以说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啊。
  可是建宁王毕竟是大唐的亲王,大唐是天朝上国,大钦茂也不好摆架子不见。
  风尘仆仆的方国寿换上了大唐的官袍,自从月初进入东北后,方国寿一行人马不停蹄向渤海国都奔来。
  他们顺路去了松漠都护府,却发现契丹八部早就已经远遁,联络契丹进攻安禄山的计划是没戏了。
  这一路上方国寿更是感觉到了北方三镇的强大。
  伪燕后方已经空虚到这个地步了,这些北方胡人依然是闻风丧胆。
  像是松漠都护府的契丹八部,被伪燕扫荡了几次之后,吓得一路跑回了兴安岭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