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羊瑾、羊暨能力一般,羊琇跟斗富的王恺、石崇一路货色,早年被司隶校尉刘毅弹劾,但仗着跟司马炎是发小,走走形式,不久又被启用。
  羊家与司马家关系太亲密了。
  如果不是明哲保身积极配合大秦迁入关中,早就成为重点打击的对象,被一把撸了。
  杨峥看重的是羊祜,而不是泰山羊氏。
  论德行,羊祜简直是这时代的标杆。
  如果不是他跟陆抗眉来眼去,打好关系,瓦解江东人心,王濬进兵绝不会这么容易。
  这时代最缺的也是道德典范。
  杨峥怎么着也要把羊祜供起来。
  制定新律的人选也初步确认,杜预、卫瓘、索靖、裴秀、张斐、张辅、李密等二十七人,加上文吏和掾属,近一千人。
  前期编纂,自然是整理秦法、汉律、魏新律。
  “立法是立大秦的根基,不可偏信一家之言!”杨峥察看了新律,开篇就是纳礼入律、礼律并重。
  这种做法固然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谁最重礼法?
  当然是儒家。
  杨峥要立的律法,而不是儒法,人选上,又重新加以更改,在太学中挑了一批墨家、法家的学子。
  除此之外,杨峥在开篇定下三条。
  一、非杨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二、凡大秦之人,上至王子公卿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一律赋税。
  三、大秦永不加赋。
  这三条其实相当于大秦的宪、法。
  杨峥看了几遍,除了第一条能完全执行,后面两条难度颇大。
  但再难也要坚持。
  大秦能走多远,其实就看后面两条的执行程度。
  当然,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完美的东西也经不住人心的渗透,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给后代和后世立下一个标杆。
  也算是大秦的初衷。
  不得不说,开国皇帝的威信就是大,无人敢反驳,也基本没遇到什么阻力。
  整个大秦仿佛一张白纸,仍由杨峥自由挥洒泼墨。
  一个国家的气质取决于前两代。
  光武帝以豪强而取天下,于是豪强在东汉不断壮大,逐渐形成士族门阀,而东汉正是灭在士族豪强头上。
  司马懿、司马师耍阴谋诡计,东西两晋便充斥着各种阴谋诡计,从上斗到下,从里烂到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