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星际技术上交了 第61节(3 / 4)
菲尔顿就和菲奇不一样了,他自己尝试推演了许久之后,还真算出了一点东西来,然后立即给高等数学研究院的其他同事打电话,大家一起就这篇论文里的数学推演过程和菲尔顿推演出来的新东西讨论了起来。
讨论到最后,大家的结论都比较一致,“古一定有一套完整的数学体系,他对这种数学方法的使用非常熟练,而且用这种计算方法,确实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
他们所说的简化计算过程,可不仅仅是这篇论文的计算过程,还有还用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或者过去的研究进行了尝试,发现使用菲尔顿找出来的新东西之后,计算过程都变得更加简洁优美了。
菲尔顿眼中闪着光,“我准备去夏国,我要和这个古当面交流!”
另外一个数学家说道:“就算是你,就这么直接过去,也不一定能见到人吧?夏国人对重要科学家的保护很严格的,而且他似乎是研究理论物理而不是数学的,未必愿意和你交流数学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和京华大学联系,以官方的名义搞个活动什么的,这样就比较好说了。”
菲尔顿也反应过来,“也对,那我现在就去安排。”
看着他匆匆往外跑,有人在后面问道:“那我们搞什么活动啊?”
菲尔顿高声回应:“随便什么都好?学术交流?”
说话间,他的声音已经消失,人早就没影了。
这段时间要论忙碌的程度,最忙的自然是京华大学和九章超算中心,《天工》发刊之后,看了上面的论文的各界学者在无法直接联系到论文作者的情况下,纷纷把电话往京华大学和九章超算中心打。
最受关注的自然是古景耀的那篇论文,但在最开始的震惊过去之后,那些物理学领域之外的其他科学家也看起了期刊上刊载的其他论文,然后发现所有论文的水平都很高,甚至可以说是都是超越当前科技的。
消息传开之后,除了京华大学的电话被打爆了之外,《天工》的销量也再创新高,不过目前选择长期订阅的还是少数,但《天工》第一期加印了是肯定的,网站上论文的下载量也都很高。
因为这事,许部长最近见谁脸上都带着笑,他自然不在意《天工》卖出去的那点钱,他只是高兴计划第一步的成功。
而《天工》的这种火爆,也让原先犹豫要不要投稿给《天工》的,处于观望状态的学者们改变了态度。
材科院的年轻讲师们也在讨论这个话题,一个人感慨地说道:“刚听说《天工》要发行的时候,我还没当回事,觉得如果是我肯定不会选择给《天工》投稿。现在看来,是我自作多情了,咱们这水平,根本高攀不上。”
有人听到看了一眼正在电脑上打字,不知道做什么的何老师,道:“这个咱们别带上何老师,何老师如果想要投稿,说不准能上呢。何老师,你说是吧?”
第83章 嫉妒
何老师在改论文, 他之前投稿到天工的论文也被要求修改了,而且要修改的地方很多,有些数据也要补充。
不过同事的议论他也一直听在耳朵里, 此时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虽然他的论文还没有过稿, 但是要求修改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如果是要拒稿的论文, 是不会让作者修改的。
但他也知道这事如果说出来招来同事的嫉妒几乎是必然的,可是否认显然也不现实,不说他自己也不愿意说这样的假话,即便他愿意,等到将来论文见刊,同事们还是会看到, 反而更加麻烦。
见到他这个反应,同事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原本只是阴阳怪气几句的那个同事脸色青一阵红一阵, 没想到何老师居然还真的能够在《天工》上发表论文了。
他们这些人能够得到京华大学的聘书,本身也是非常优秀的,谁手里没有几篇一区论文的一作啊。
但一区和一区也是不一样的,各个领域真正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顶刊以及《自然》和《科学》这样综合类的顶刊,能够在上面发表一篇论文,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了,当然迪教授那样的例外。
《天工》虽然是刚刚创刊, 可是标准明显是不比同类型的《自然》和《科学》低的, 何老师的论文能够在《天工》过稿, 就说明如果他选择投稿给《自然》或者《科学》很可能也是能够过稿的。
整个办公室都安静了下来, 大多数不想参与这种话题的青年讲师长出了一口气,他们实在不喜欢跟人聊这种事情, 整天盯着别人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提升自己,好好上课,好好做课题。
只是他们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刚刚那种氛围,他们如果直接站起来离开多少显得有些不合群,但呆在办公室里就算不开口说话,也总有人喜欢问他们一句,他们能说什么呢,尴尬就是刚刚的办公室。
现在好了,尴尬地变成了那些话多的,他们这些不想说话的顿时快乐了起来,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
不过出于同事关系和谐的考虑,他们也不好当场恭喜何老师,决定等稍后再私下或者在线上祝贺他吧。 ↑返回顶部↑
讨论到最后,大家的结论都比较一致,“古一定有一套完整的数学体系,他对这种数学方法的使用非常熟练,而且用这种计算方法,确实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
他们所说的简化计算过程,可不仅仅是这篇论文的计算过程,还有还用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或者过去的研究进行了尝试,发现使用菲尔顿找出来的新东西之后,计算过程都变得更加简洁优美了。
菲尔顿眼中闪着光,“我准备去夏国,我要和这个古当面交流!”
另外一个数学家说道:“就算是你,就这么直接过去,也不一定能见到人吧?夏国人对重要科学家的保护很严格的,而且他似乎是研究理论物理而不是数学的,未必愿意和你交流数学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和京华大学联系,以官方的名义搞个活动什么的,这样就比较好说了。”
菲尔顿也反应过来,“也对,那我现在就去安排。”
看着他匆匆往外跑,有人在后面问道:“那我们搞什么活动啊?”
菲尔顿高声回应:“随便什么都好?学术交流?”
说话间,他的声音已经消失,人早就没影了。
这段时间要论忙碌的程度,最忙的自然是京华大学和九章超算中心,《天工》发刊之后,看了上面的论文的各界学者在无法直接联系到论文作者的情况下,纷纷把电话往京华大学和九章超算中心打。
最受关注的自然是古景耀的那篇论文,但在最开始的震惊过去之后,那些物理学领域之外的其他科学家也看起了期刊上刊载的其他论文,然后发现所有论文的水平都很高,甚至可以说是都是超越当前科技的。
消息传开之后,除了京华大学的电话被打爆了之外,《天工》的销量也再创新高,不过目前选择长期订阅的还是少数,但《天工》第一期加印了是肯定的,网站上论文的下载量也都很高。
因为这事,许部长最近见谁脸上都带着笑,他自然不在意《天工》卖出去的那点钱,他只是高兴计划第一步的成功。
而《天工》的这种火爆,也让原先犹豫要不要投稿给《天工》的,处于观望状态的学者们改变了态度。
材科院的年轻讲师们也在讨论这个话题,一个人感慨地说道:“刚听说《天工》要发行的时候,我还没当回事,觉得如果是我肯定不会选择给《天工》投稿。现在看来,是我自作多情了,咱们这水平,根本高攀不上。”
有人听到看了一眼正在电脑上打字,不知道做什么的何老师,道:“这个咱们别带上何老师,何老师如果想要投稿,说不准能上呢。何老师,你说是吧?”
第83章 嫉妒
何老师在改论文, 他之前投稿到天工的论文也被要求修改了,而且要修改的地方很多,有些数据也要补充。
不过同事的议论他也一直听在耳朵里, 此时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虽然他的论文还没有过稿, 但是要求修改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如果是要拒稿的论文, 是不会让作者修改的。
但他也知道这事如果说出来招来同事的嫉妒几乎是必然的,可是否认显然也不现实,不说他自己也不愿意说这样的假话,即便他愿意,等到将来论文见刊,同事们还是会看到, 反而更加麻烦。
见到他这个反应,同事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原本只是阴阳怪气几句的那个同事脸色青一阵红一阵, 没想到何老师居然还真的能够在《天工》上发表论文了。
他们这些人能够得到京华大学的聘书,本身也是非常优秀的,谁手里没有几篇一区论文的一作啊。
但一区和一区也是不一样的,各个领域真正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顶刊以及《自然》和《科学》这样综合类的顶刊,能够在上面发表一篇论文,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了,当然迪教授那样的例外。
《天工》虽然是刚刚创刊, 可是标准明显是不比同类型的《自然》和《科学》低的, 何老师的论文能够在《天工》过稿, 就说明如果他选择投稿给《自然》或者《科学》很可能也是能够过稿的。
整个办公室都安静了下来, 大多数不想参与这种话题的青年讲师长出了一口气,他们实在不喜欢跟人聊这种事情, 整天盯着别人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提升自己,好好上课,好好做课题。
只是他们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刚刚那种氛围,他们如果直接站起来离开多少显得有些不合群,但呆在办公室里就算不开口说话,也总有人喜欢问他们一句,他们能说什么呢,尴尬就是刚刚的办公室。
现在好了,尴尬地变成了那些话多的,他们这些不想说话的顿时快乐了起来,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
不过出于同事关系和谐的考虑,他们也不好当场恭喜何老师,决定等稍后再私下或者在线上祝贺他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