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带着一扇门 第43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都是洗的有点发白了,用乞丐服来形容,真的一点也不过分。
  就是不像乞丐服那么脏而已。
  人们都是一脸好奇的看着众人。
  赵保山对着人们说道:“这就是城里过来的知青,知识青年,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要是以后有困难的记得都相互帮忙。”
  话音刚落,站在斜坡上传来了一道声音,“三大(叔伯的意思),能不能给我找个知青做婆姨咧。”
  对方和赵三喜差不多,大概二十五六岁。
  长长的脸,黝黑的很。
  双手揣在一起,看上去跟个二流子一样。
  赵保山没有说话,旁边一个四十岁的大婶子便埋汰道:“二牛,你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呢?你也不看看你配不配的上啊。”
  说完,院子里顿时传来了一阵哈哈大笑的声音。
  二牛闻言不满的说道:“二妈,你也不帮着我,还这么说我,以后让我怎么找婆姨。”
  “二牛,下林大队那边你二妈不是给你介绍了一个,你怎么不愿意?”
  赵二牛嘴里嘟囔着,“那女子比我还黑。手艺还不行……”
  听到他话,场面又热闹了起来。
  周小川众人虽然不是听的太明白,但是大概的意思还是知道了。
  赵保山没搭理他们,对着赵三喜说道:“去把大秤拿过来,给他们把国库粮给分了。”
  赵三喜闻言点了点头,来到其中一个窑洞,推开了房门。
  众人瞥了一眼,里面有不少的东西,锄头,铁锹,耙子,镰刀,铁镐,犁。羊叉。火钳,麦铲子。链枷。
  很多农具都放在里面。
  过了一会,赵三喜将门打开了,从里面拿出一杆秤,和几个布袋子。
  赵保山见状,对着茫然的一群学生说道:“这些就是你们的口粮。是公社的国库粮。……”
  随着他们的解释,人们知道了这些粮食就是他们的定量。
  以后他们这些知青的口粮,就按照一年580斤的粮,一个月45斤。但是这个粮可不是成品粮食,而是没有研磨的。
  例如给的小麦,磨成了粉肯定就没有那么多了。
  按照70%的出粮率,算下来,差不多接近32斤左右,和城里人基本差不多了。
  秋收之前就按照这样的比例发放。
  秋收以后,按照生产队的产出,要是有多的就多给,要是不够了,就从返销粮里面抵扣公粮,补齐到580斤。
  农村要交的粮食里,除了公粮还有返销粮和余粮。
  这个在前一年就根据拥有的田亩和人数确定下来了的。
  公粮和返销粮是固定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