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辉煌图卷 第6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凡世间人所聚合之处,历史传承之下,必有文明,文明之中,必有自我修行之精要。
  遍观全球,古老的修行法门,成千上万,乃至于可称作恒河沙数,不知多少淹没于历史潮浪之中,又多少蒙尘鄙弃,不复可见。
  纵然有少许派别,流传长久,广为人知,修炼之后的最大功效,也不过是令心态常保年轻,养生调理而已,既不能百病不生,又不能力举铜鼎,实属肉体凡胎,与枯木同朽!
  至于各教派历代先贤推测之中,所该具有的种种神通奇术,似乎更只是梦幻空花,虚妄荒诞之言。
  直到五十年代,真灵机械,人体改造,虚无缥缈的修行,似乎得以焕发了新的生机,本来只是阐述于内心的种种精神修养,开始得到了形诸于外的契机。
  除工业改革,机械跃升之外,吾等也有幸乘此潮流,以全真、正一、禅宗、程朱、陆王,乃至于音乐,围棋,书法,画艺,插花,茶艺等诸多国学高人交流,探讨精神,数次聚会,颇有所得。
  秉承实事求是,不假不大不空的说法,诸多修养学说,皆可称作心意法门,共可分作三层境界。
  分别称之为,定念如一,百物借势,虚空取神!”
  关洛阳看到此处,神色略微振奋了一些,这分明是一本类似于秘籍的东西,难怪姜教授会把它跟教学资料相提并论。
  他阅读的速度放缓了一些,仔细浏览字句。
  接下来是对于这三层境界的介绍,分别用了一些类似于小寓言故事的东西,来解释三层境界的特点。
  “第一层境界,定念如一。人脑,大小只在数寸之间,却统筹着人体这一方小天地,时时刻刻运转不休,其中奥妙,繁复无穷。
  但人生一世,一分一毫所见之物,都在牵扯心神,于冥冥之中空耗脑力。
  许多人自以为专注的状态,其实仍伴随着无数杂念的诞生与消灭,这些自身察觉不到的杂念,却会大大影响人的能力发挥。
  宋朝末年的终南山中,有众多隐士,其中有道士王某,住的极为荒僻,出门不远就有一道悬崖,铁索悬桥,只是天长日久,悬桥锁链断了三根,仅余最后一根,王某若要出门,不得不绕行数里。
  某日午后,数名友人来访,忽见王某起身,出茅屋直奔悬崖边,手提木桶,踏一根铁索,凌渡万丈悬崖,须臾之后,又提一桶泉水归来。友人惊叹拜服,王某豁然惊醒,对自己之前所做一无所知,再看那云雾缭绕的悬崖之下,冷汗津津,不敢向前半步。
  后人探究,原来他是在梦游之中似梦非梦,似醒非醒,心中仅存一念,方能履险不坠。
  此般境界,可以视之为触及定念如一的门槛,但在不清醒的状态下,仅沉迷于心中所见,不能查知外物,弊端极多。
  又有古之神箭手,练习射箭技艺,取一枚铜钱,用细线悬于屋檐之下,相隔数十步,日日专注凝视,练到一眼看去,只觉铜钱大如车轮,轻易可以射中方孔,又能在射箭之时,耳听八方,对种种异样,皆无遗漏。
  这般人,可视之为真正踏入定念如一的境界。”
  “第二层境界,百物借势。人乃凡俗之身,最高不过一丈,最重不过数百斤。
  广袤天地之间,有无数胜于人体的宏伟意象、强盛事物,欲求非常之力,当以人心借取外物之势,步步融洽于己身,练假成真,化虚为实,终成自身妙力。
  心意法门的第一层境界,纵是常人,也可求得,但第二层境界,却非有真灵机械,刺激脑力,开发心神,才能以真灵电能为媒介,将虚无之势,化作真实异力。
  风林火山,枪炮车船,百兽神佛,都可以作为借势的对象。”
  “第三层境界,虚空取神。这一层境界,便如同人未出地月,却计算太阳系之外的景象,有理论的支撑,但无实际的验证。仅有些许推测记录于后,且留待将来。”
  这三层境界的详细介绍,种种寓言,只占了这本笔记的前十张,后面五十多页的内容,才是真正价值所在。
  著作者在后面详细讲述了,如何追求定念如一,百物借势这两种境界,针对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练习群体,都有对应的建议。
  关洛阳仔细揣摩,等这本书看完的时候,已经快到天亮。
  老安从二层的房间出来,见关洛阳在客厅之中沉思,也不曾打扰,轻手轻脚去买了早餐回来,又回自己房间里处理事务。
  等到九点多钟,他听到客厅里动静,又开门下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