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姑娘她不想高攀 第44节(2 / 4)
“你过年回济州吗?”
“不回去了,来回时间仓促,赶不及的。”之前她便写了信寄给家里,母亲也回了她,叫她和半青注意安全,除夕夜别忘了吃饺子,守岁。
卢辰钊嗯了声,道:“那上元节,我回来陪你一起过,可好?”
话音刚落,一抹积雪从枝头掉落,打在两人中间,溅起的雪沫砸到李幼白脚尖,她动了下,心里头有种特别的热意。她没说话,只咬着唇站在那儿,然后那只手抬起来,贴着她的额头将几绺青丝抿到她耳后,眼皮低垂,明朗的眼睛望着自己,像是一泓清凉的明月,又像山涧汩汩溪水,李幼白看见他瞳仁中的自己。
他们挨得如此之近,近到能感受到彼此的心跳声。
谁都没有再说话,但又好像都说了什么。
国子监放假,半青提前拿着条子去领来炭火,又抱来两床被褥。
进门后小声道:“姑娘,方才我听他们说闲话,道姜皇后出事了。”
李幼白抬头,半青凑过来神秘兮兮道:“姜娘子和薛娘子好容易侍完疾,要回各自家中歇息等着过年,谁知昨日玉堂殿塌了根房梁,正巧砸到姜皇后。据说砸的不轻,姜娘子和薛娘子便又走不成,接着又要伺候姜皇后的伤,也不知何时才能得空。”
半青感叹,当初她们扒着姜皇后这座靠山,说是侍疾,实则是给国子监和所有人看,她们读书不过是为了彰显身份,即便没有考中,凭着姜皇后这样的姑母姨母,亦能找到门第高的人家议亲。
她们并非为了功名,只是为了嫁的更好。
李幼白也知道,故而怔愣了片刻后,问:“你还听到什么了,有没有将作监三个字?”
半青摸着后脑勺想了会儿,喃喃道:“仿佛是有,但我没听真切。”
月前将作监便在修葺皇城各处宫殿,姜皇后被砸,想来将作监难辞其咎。而崔贵妃的父亲乃是将作大监,是统领整个将作监的人,事关皇后,他又岂能置身其外。
果然如李幼白所猜测,年前的朝堂,姜皇后母家极其亲和一派陆续呈报奏疏,要求严查严审将作监以及大监崔泰,言辞凿凿,道国母身体受损,令天下百姓动容惊慌。为稳江山安宁,势必要揪其源头,严惩不贷。
御史台也连番上书,朝中气氛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此事不仅仅是姜皇后受伤这么简单,而是关系到姜家和崔家在朝中的地位,究竟孰轻孰重。
姜家和崔家,向来水火不容,如今局面更是逼得陛下不得不赶紧拿出态度。
陛下虽宠爱贵妃,但姜皇后手握两子一女,长子还是当朝储君,几乎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陛下会安抚姜家,惩治崔家。
国子监放假,本地监生都回到家中休息,只有像李幼白一样的外地考生留在京城,在房舍内继续苦读。
难得清静,李幼白在书房挑了几本典籍,坐在古桐木雕就的大案前翻阅,看了一个多时辰后,起身,才发现斜对面坐了个人。
见她站起来,那人微微抿唇,跟着走到她身边。
“闵大人?”
闵裕文笑,看了眼她怀里的书,问:“这书晦涩难懂,看一日都才翻动几页而已,你能看的下去?”
李幼白抚着书页,回道:“所以想赶紧还了,换本简单些的歇歇。”
“若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勤勉,何愁所求不成?”闵裕文跟她走到书架前,见她要垫脚,便接过她的书,帮其放回原处。
他身上有股墨香味,很淡,李幼白道谢,转头又问:“闵大人是特意等我的?”
闵裕文嗯了声,其实他早到了半个时辰,但见她在那专心致志看书,又不忍打扰,遂就坐在斜对面等她。自始至终她都没注意到自己,就坐在一隅默默翻看,偶尔拿笔在纸上勾画,乌黑色的发间,一对芙蓉簪若隐若现,看累了,便兀自揉揉手指,接着便又继续。
在旁人眼中枯燥乏味的生活,她却是甘之如饴,每每看到醉心处,面上的表情总是起伏不断。
闵裕文问她过年事宜,得知她就在京城与半青过时,稍微犹豫了少顷,但还是问出来。 ↑返回顶部↑
“不回去了,来回时间仓促,赶不及的。”之前她便写了信寄给家里,母亲也回了她,叫她和半青注意安全,除夕夜别忘了吃饺子,守岁。
卢辰钊嗯了声,道:“那上元节,我回来陪你一起过,可好?”
话音刚落,一抹积雪从枝头掉落,打在两人中间,溅起的雪沫砸到李幼白脚尖,她动了下,心里头有种特别的热意。她没说话,只咬着唇站在那儿,然后那只手抬起来,贴着她的额头将几绺青丝抿到她耳后,眼皮低垂,明朗的眼睛望着自己,像是一泓清凉的明月,又像山涧汩汩溪水,李幼白看见他瞳仁中的自己。
他们挨得如此之近,近到能感受到彼此的心跳声。
谁都没有再说话,但又好像都说了什么。
国子监放假,半青提前拿着条子去领来炭火,又抱来两床被褥。
进门后小声道:“姑娘,方才我听他们说闲话,道姜皇后出事了。”
李幼白抬头,半青凑过来神秘兮兮道:“姜娘子和薛娘子好容易侍完疾,要回各自家中歇息等着过年,谁知昨日玉堂殿塌了根房梁,正巧砸到姜皇后。据说砸的不轻,姜娘子和薛娘子便又走不成,接着又要伺候姜皇后的伤,也不知何时才能得空。”
半青感叹,当初她们扒着姜皇后这座靠山,说是侍疾,实则是给国子监和所有人看,她们读书不过是为了彰显身份,即便没有考中,凭着姜皇后这样的姑母姨母,亦能找到门第高的人家议亲。
她们并非为了功名,只是为了嫁的更好。
李幼白也知道,故而怔愣了片刻后,问:“你还听到什么了,有没有将作监三个字?”
半青摸着后脑勺想了会儿,喃喃道:“仿佛是有,但我没听真切。”
月前将作监便在修葺皇城各处宫殿,姜皇后被砸,想来将作监难辞其咎。而崔贵妃的父亲乃是将作大监,是统领整个将作监的人,事关皇后,他又岂能置身其外。
果然如李幼白所猜测,年前的朝堂,姜皇后母家极其亲和一派陆续呈报奏疏,要求严查严审将作监以及大监崔泰,言辞凿凿,道国母身体受损,令天下百姓动容惊慌。为稳江山安宁,势必要揪其源头,严惩不贷。
御史台也连番上书,朝中气氛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此事不仅仅是姜皇后受伤这么简单,而是关系到姜家和崔家在朝中的地位,究竟孰轻孰重。
姜家和崔家,向来水火不容,如今局面更是逼得陛下不得不赶紧拿出态度。
陛下虽宠爱贵妃,但姜皇后手握两子一女,长子还是当朝储君,几乎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陛下会安抚姜家,惩治崔家。
国子监放假,本地监生都回到家中休息,只有像李幼白一样的外地考生留在京城,在房舍内继续苦读。
难得清静,李幼白在书房挑了几本典籍,坐在古桐木雕就的大案前翻阅,看了一个多时辰后,起身,才发现斜对面坐了个人。
见她站起来,那人微微抿唇,跟着走到她身边。
“闵大人?”
闵裕文笑,看了眼她怀里的书,问:“这书晦涩难懂,看一日都才翻动几页而已,你能看的下去?”
李幼白抚着书页,回道:“所以想赶紧还了,换本简单些的歇歇。”
“若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勤勉,何愁所求不成?”闵裕文跟她走到书架前,见她要垫脚,便接过她的书,帮其放回原处。
他身上有股墨香味,很淡,李幼白道谢,转头又问:“闵大人是特意等我的?”
闵裕文嗯了声,其实他早到了半个时辰,但见她在那专心致志看书,又不忍打扰,遂就坐在斜对面等她。自始至终她都没注意到自己,就坐在一隅默默翻看,偶尔拿笔在纸上勾画,乌黑色的发间,一对芙蓉簪若隐若现,看累了,便兀自揉揉手指,接着便又继续。
在旁人眼中枯燥乏味的生活,她却是甘之如饴,每每看到醉心处,面上的表情总是起伏不断。
闵裕文问她过年事宜,得知她就在京城与半青过时,稍微犹豫了少顷,但还是问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