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 第20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援朝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而且他也没打算去认真学这些,因为他的关注度并不再这些上面,而在更高的层次。
  打个比方,一个开饭店的老板只要懂得经营就行了,没必要成为一个手艺极佳的大厨。当然大厨出身的饭店老板不是没有,可看那些著名的连锁餐饮行业,真正干大的老板又有几个是厨房科班出身的?
  鸡蛋好吃,难道还需要去认识下蛋的母鸡不成?道理都是一样的,宋援朝根本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从零开始学习关于食品工艺方面的东西,况且要学习并且精通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既然能有可以用的人,那么作为管理者只要用对了人,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不就行了么?
  就像现在一样,佘亮就是宋援朝所用的人,有佘亮在生产方面他根本不用担心。下面的工人也许会因为宋援朝对食品工艺方面的不了解欺上瞒下,故意使坏看宋援朝的笑话,可他们敢在佘亮面前这么干么?佘大炮的威名远扬,技术方面更是有口皆碑,再加上多年的基层管理出身,那个敢在佘亮面前炸刺的?简直就是活腻味了。
  目光在四周扫过,看着下面人的鼓掌中带着纠结的表情宋援朝心中大定,佘亮这个“大杀器”果然管用。
  等掌声渐渐停息,宋援朝清了清嗓子继续道:“今天的三件事说了两件,还有一件就是关于日常管理方面的要求。”
  “大家进厂的时候都看见墙上贴着的东西了吧?那么我问一下,有多少人去看过了?或者说对于上面的内容都了解了的?”
  说完,宋援朝锐利的目光望向众人,所有人连忙应了一声或者举起手来,口中说着看过了和知道了这些。
  “好!既然都看过了,也都知道了,那么对于条例中写的这些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遵守。之前一分厂是什么样子的我管不着,但从我正式接手一分厂这一刻开始,那么无论大家是否原因,劳动纪律的遵守是必须要做到的。”
  “鉴于目前一分厂的情况,从现在开始所有人必须要遵守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条例,这个所有人不仅是某个人,是指一分厂全厂上下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
  “制度为什么的遵守大道理我就不多说了,我就说简单的两点,第一点大家都是厂里的职工,大家来厂里是上班工作的,是拿工资的。以前经常提一句话就是以厂为家,厂子好大家也就好,如果厂子不好大家同样也不会好,这是很朴素的道理,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
  “拿了工资,就要认真工作,这不用我多说,如果都混一天是一天,那么等到某天一分厂熬不下去了,倒霉的就是你们自己。”
  说到这,宋援朝见有些人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当即笑了笑:“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这是国家的企业,职工也是国家的职工,反正有国家养着,有这个必要这么认真么?这话听起来没错,可其实真的是这样么?大家可以仔细想想,虽然企业是国家的,职工也是国家的,碰上难事按理国家的确也应该管,可当随着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国家能管得过来么?”
  “这两年国家已经实施了改革开放,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变化。现在,个体经济和外资经济逐步出现,很快也会有私人企业出现,其实再南方特区那边,私人企业已经有了这样出现的苗头了,在这股浪潮之下,原本的经济体系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如果一个企业故步自封,不进反退,那未来所面临的结局可想而知。”
  “等到那时候,企业就要靠自己的能力生存,生存不下去的企业会怎么样?也许我这些话大家现在不相信,可我说这些话主要提醒大家未来的可能,一切不是不会变的,所谓靠天靠地靠父母不如靠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自立,那么谁都靠不住!”
  这是宋援朝第一次当着这样的场合说出了这样的话,他这番话依旧有些人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当一回事,可有些人却听进去了,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这两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是所有人能感受到的。虽然因为之前贾凡的原因使得一分厂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可有些人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思想,面对一分厂现在糟糕的局面,心中忧虑的人也不少。
  宋援朝这些话简单说了说,没有继续多说,因为他知道有些话现在说多了没什么用处,能想到能有危机感的人提醒两句就明白了,如果想不明白的说再多也是白搭。
  事实会证明这一切,未来会拭目以待。可等到那时候一切就都晚了,宋援朝清晰的记得九十年代开始大批国企陆续破产,无数国企职工下岗,这样的悲剧着实令人心痛。
  “第二点,针对制度的遵守和执行,厂里会进行详细的考核,会后会有考核的标准和细则给到大家。此外关于考核是有奖惩的,也就是说执行到位做的好厂里会有奖励,而执行不到位做的不好的,自然就有处罚。”
  宋援朝这一句话一出所有人顿时忍不住了,什么?奖惩考核制度?自己没听错吧?难道宋援朝要在他们的工资上动手脚?这怎么行?就算他是总厂的副厂长也没这个权利,工人的工资可是国家定的,领导哪来的权利动他们的工资?
  第410章 大饼
  一分厂这几年效益不好,厂子里的生产都不能维持正常运行,许多时候开工严重不足,经常半天开工甚至一周才开工两三天。
  效益不好,厂子账户上也就没什么钱,可职工的工资还是要发的,全厂130多号人,平均工资就按五十元左右来计,算下来一月工资支出至少就要六千五百元左右。
  此外还有退休职工的工资和医药劳保的支出,这些全部加起来要超过万元了,这还没算上一分厂的设备维护、原料采购、生产成本支出等等,如果算总账一分厂的收入和支出相比,每月要亏损近万元,而这些亏损部分一直是总厂在不断补贴。
  一个月补贴近万,一年下来就是十多万,在这个时代这笔可不是小钱,总厂对一分厂的亏损很是头大,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长年累月下来总厂上下极为不满,这也是江大海和顾平商量后直接把一分厂这个包袱顺势丢给宋援朝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前些年的物价,这两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物价已有了部分提升。平均一个月五十元左右的工资在现在看来也就是勉强维持一个正常家庭的开销。
  厂里的职工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每个月就靠着这些工资过日子呢,每一分钱都是有去处的,平日里买瓶酱油都要精打细算。现在,一听宋援朝要搞什么奖惩制度,这不是在他们唯一的蛋糕上动手么?这一下子哪里还能按捺得住?
  “宋副厂长,你什么意思?难道说要扣我们工资不成?”
  “我们的工资你有什么权利动?工资标准可都是国家定的,这是国家的企业,你就算是厂领导也没这个权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