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 第16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能考上京师大学的人智商都不会低,何况陆海荣的成绩又是那么好,学习又是如此刻苦。
  可是他的性格是大问题,性格内向腼腆的他和陌生人打交道有着先天不足,这就注定了陆海荣不善于和人交际。正是因为如此,等到毕业后他申请公费留学成功的可能性极其微弱,而陆海荣自己也很明白这个道理。
  “为什么和我说这事?”宋援朝突然问了一句。
  “因为我觉得三哥你和别人不一样。”陆海荣回答道。
  “不一样?”宋援朝愣了下,神色有些疑惑。
  陆海荣正色点点头:“相比其他人,三哥你的身上有一种让我说不清的感觉,仿佛你有一双能够看透现实和未来的眼睛。这种感觉我在其他人身上从来没有感受到过。”
  宋援朝拿着烟的手微微一颤,表面平静的他心里却不由得警惕起来,他根本没想过平日里很少有存在感的陆海荣居然有如此细腻的观察力。
  “另外,三哥你对生活的态度和其他人也不一样,尤其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思维异常不同。当然我不是说这些不好,其实对我来说我很佩服你,也认为如果有人会赞同我的决定话,三哥你恐怕是第一个。”
  “这个决定不是我心血来潮下的,其实在半年前我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了,直到前几天开学后,我翻阅了新发下来的课本,这才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陆海荣抬起头,看着宋援朝:“三哥,你知道我这人不太会说话,我也不能确定自己的决定是不是真的正确,但是我相信你,我觉得你会给我一个正确的答案,所以我才会来找你,向你请教一下,问问你,三哥,你觉得我应该这样选择么?”
  第334章 傻了
  宋援朝怎么都没想到陆海荣找自己说这个事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帮他做最后的选择,或者说陆海荣虽然已经下了决心,却因为心中仅存的那丝顾虑希望有人能够给他打打气。
  宋援朝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好了,他不得不承认陆海荣找自己说这事算是找对了,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谁能给陆海荣最好建议的话,恐怕非宋援朝莫属。
  最终,宋援朝还是给了陆海荣认可的建议,这个答复让陆海荣兴奋不已,因为在他看来宋援朝的认可是对他决定的认可,同时也坚定了他的信念。
  其实宋援朝也清楚,无论自己如何回答以陆海荣的内心他最终还是会走这一步,别看陆海荣平日里很少说话,性格也内心腼腆,可这样性格的人一旦做出决定是很难被外人所改变的。与其这样,倒不如顺水推舟,给陆海荣更多的鼓励,这样对他未来出国留学的选择更好些。
  陆海荣准备去美国留学,而没有选择一水相隔的东瀛。虽然现在提倡的是中日友好,两国正在蜜月期间,这些年去东瀛留学的人可不少。
  因为陆海荣学的是经济,在他看来相比东瀛,大洋彼岸的美国在这方面更优秀些,而且也能够更好的让他求学。
  陆海荣的英文还算不错,他和宋援朝他们不同,陆海荣和李晓芸一样都是应届毕业生考上的京师大学,英文方面算是有点基础。而且在大学一二年级时,陆海荣已经在自修英文了,虽然口语差些,可书面英文还是可以的。
  现在的自费留学和后世不同,而且这时代由于中美关系也非常不错,民间来往很是便利,以陆海荣京师大学大学生的身份很容易通过美国方面的签证,等去了那边后先上一年预科,过了语言关后就能通过考试正式入学。
  至于费用问题,陆海荣也考虑过了,机票什么的以家里的条件可以负担,到了那边的学习生活他可以考打工和奖学金来维持。现在这个时代学生打工的限制不大,美国政府还没有出台限制中国留学生打工的法律,从目前来看是默许的,直到后来因为出国潮的火热,大批的所谓“留学生”越来越多在那边以打工为生后,这才有所改变。
  陆海荣的留学决定是宋援朝和他之间的秘密,在所有手续没有办完之前宋援朝不会告诉任何人。
  不过算算时间也不会太久,一切顺利的话再过两个月陆海荣就能踏上求学的道路,离开这片生养他的土地前往大洋彼岸。
  陆海荣很坚定地告诉宋援朝,等他求学完成会回来报效祖国,可对于他这样的说法宋援朝并没太过放在心上,因为出去前和出去后人们心态发生改变的人是不少,但作为同学和朋友,宋援朝希望陆海荣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未来无论是在那边留下来或者归国其实都没什么。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就到九月下旬了。
  随着国庆节的即将到来,外面渐渐已经有了些节日的气氛,各单位机关都在准备迎接这个重大节日的来临,而林家和罗家也在准备着林宇航和罗琳的婚事,因为他们的婚礼就安排在国庆节这一天。
  宋援朝特意给林宇航和罗琳带的西服、婚纱还有那些首饰随着家用电器什么的早早就到了,宋援朝这份礼物的准备让林宇航和罗琳极为惊喜,就连林道远和陈玉琴夫妻在意外之余也很是高兴。
  由于林家和罗家的家庭背景,林宇航和罗琳的婚礼不会大肆操办,充其量就是请一些关系比较近的亲戚朋友罢了。除此之外就是新人双方的战友、同事了。
  当然了,不请自来的也到时候肯定会有,比较无论是林宇航还是罗延华的身份地位所至,不排除会有主动“拍马屁”的人前来祝贺,考虑到这点,宋援朝直接提出把婚礼放在他那套穆彰阿的别院里办。
  那边地方大,摆得开,再加上又是自己家,远比找饭店办席更合适。至于厨师的问题这也很好解决,凭着林家和罗家的关系什么好厨子找不到?请有名气的大师傅来操持一下,不全解决了么?
  宋援朝的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尤其是罗延华和林道远亲自去了一趟穆彰阿的别院后更对地方异常满意,还当着林道远的面笑呵呵地说老林找了个好女婿,居然拥有这么一个大宅门,这下可算是提前进入社会主义了,以后林燕出嫁可有福享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