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5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儒家重教化嘛,而且当时的发起人大儒董仲舒正是一位出名的教育家。】
  【这个时候,涌现出了很多的官学以及私学,还有各种大儒们的经馆、精舍等等。可以说,选择性还是蛮多的。另外,汉武帝求贤若渴,开始将官学和取士开始联系起来,更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一群汉朝的学子正在大儒开设的经馆中高谈阔论,对时事以及典籍发表自己的看法。待到尾声的时候,大家开始讨论起自己的去处。
  一些人拿到了师长的推荐信,打算去太学继续进修,为日后的出仕推举做准备。
  一些人则打算直接拜师在大儒门下,成为亲传弟子。
  还有一些人打算回到家乡,在庠、序里谋一个讲学的职位。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这样的选人准则大概就是从这里起的,而且深刻的影响到了后面的科举制度。】
  【可以说,整个华夏王朝,成也它,败也它。】【是非功过,难以说清。】
  【再插一句,孔子明明强调君子六艺,里面就有“数”,那为什么最后数学却沦落至此?果然还是因为不会数学的才是大多数吧?!】
  天底下不会数学的人和被数学折磨得痛不欲生的人都觉得自己的膝盖上像是中了一箭。
  说得太对了!
  他们简直恨不得让数学在自己的生活中从此消失——但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有人哼了一声,哀怨道: “路小柒这句话简直就是从牙缝里面挤出来的,想来她的数学肯定也不怎么好。
  没看到怨念都快要实质化了吗?
  西汉。
  还是董仲舒和司马迁。
  董仲舒现在一听到独尊儒术就头疼,生怕仙画又开始无情的批判。好在,这次居然是夸的,这让他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之后,就是嘴角疯狂上扬。
  董仲舒矜持的道: “教化的确是儒家的一大核心。”
  但身边的司马迁却沉默了,然后忽然冒出一句: “可如此说来,教育的目的岂不全是为了功利?
  去读书只是为了朝廷的取士标准吗?
  只是为了当官吗?
  作为对记录历史有一份责任感和追求的司马迁对于这样稍显功利的教育理念有些不是很看得惯。董仲舒略一思索,便问: “那你认为,如果朝廷真用科举取士,会不会让读书的人大增?”司马迁点头: 自然。
  这正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虽然才刚开始,但他觉得日后肯定会变得更加的形势壮观。
  所以这就够了。”董仲舒道, 读书的人,接受教化的人越来越多,那从中涌现出来的人才也就越来越多。
  “除了朝廷需要的能吏之外,说不定就能从中走出新的大儒、史学家、名士……甚至是科学家。
  凡事论迹不论心。
  而这些人才越多,大汉也就会越加的强盛。这是一个完全正向的循环。
  司马迁还在思索的时候,董仲舒已经想好了要再写一封奏疏,提醒一下陛下关于教育的重要性。此事万万不能拖!
  【到了魏晋南北朝之后,政局混乱,学校废置无常,特别是官学。】【而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区别也更大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