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以间之(2 / 4)
女孩儿回过头天真的问道:“哥哥将来要做天子吗?”
男童与身侧的宫人对视了一眼,旋即睁大眼睛问道:“谁告诉熙儿的?”
女孩儿想不起来,稚嫩的回道:“舅舅日后要做天子,哥哥将来也是要做天子的。”
“熙儿姑娘可知天子是什么意思么?”
“娘亲说是翁翁那样的官家。”
男童便再次摸了摸妹妹的头,“官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若我今后还有弟弟出生...”
“郡王,”宫人吴氏将寿春郡王的话打断,“郡王是嫡皇孙,又是长孙,无论嫡庶长幼都是国朝正统继承人,这样的话切莫再说,若让太子妃知道又要责骂您了。”
宗仁爬回座上重新拿起笔,“我知道了。”
至初三日,同上巳日一般无论士庶都会出城祭坟,养在深闺里的小娘子也得以机会可以带上帷帽跟随家人出行,宫中派车马至诸道院及西京的皇家陵寝祭拜阵亡的将士。
建平十四年上元,大赦天下为皇帝祈福,至暮春皇帝病重,皇太子辍朝日夜侍奉榻前。
三月下旬,柿子树上飞来几只喜鹊,鸣叫不停,一阵风席卷而来,将楚王府飞来的几瓣海棠花吹进窗内,转了几圈后飘落在书桌上。
“郡王,郡王?”韩汜拿着戒尺敲打桌面叫喊着望出神的孩童。
宗仁起身朝韩汜拱手,“学生失仪,请师父责罚。”
“课上分心可不像是郡王能够做出的。”
“学生在想爹爹在大内照看翁翁的起居,翁翁之前那么疼我...”
“为人君,止于度人,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郡王可知这句话的意思?”
“师父教过的,身为君主,要尽力做到施行仁政,身为人臣就要尽力尊敬君主,而身为子女,便要尽力孝顺父母,身为人父,就要对子女慈爱,与他人交往,就要尽力做到诚实。”
“今日下官便与郡王再讲讲这仁孝二字。”
男孩拿起笔沾了些许墨汁在空白的纸上写了一个极大的字,“学生的名字里也有仁,母亲说是爹爹取的名字,爹爹希望宗仁今后能够成为淑人君子。”
韩汜拿起书本缓缓走动,“《系辞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有生即为仁。”
“子爱利亲谓之孝,反孝为孽。”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韩汜将手中的书放下,看着西边的窗子挑眉道:“书本里的东西都是死的,只人是活的,孰是孰非又岂是一张薄纸能够裁定的。”
一匹快马急停韩宅门口,禁军匆匆闯入内。
“官家病危,请嫡皇孙速速入宫赶往福宁殿。”
建平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凌晨,翰林医官院太医六赴福宁殿,至哺时回天乏术,两位医官使与其他御医跪在榻前皆束手无策,随后京城戒严,诏皇室宗亲及宰臣赶赴禁中。
大臣们赶入内宫跪伏殿前。
没过多久,内侍哭着从内阁走出,颤抖着嘴唇道:“大行皇帝,崩!”
殿前传来一片哀嚎,众臣掩面而泣。
“官家。”
“陛下。” ↑返回顶部↑
男童与身侧的宫人对视了一眼,旋即睁大眼睛问道:“谁告诉熙儿的?”
女孩儿想不起来,稚嫩的回道:“舅舅日后要做天子,哥哥将来也是要做天子的。”
“熙儿姑娘可知天子是什么意思么?”
“娘亲说是翁翁那样的官家。”
男童便再次摸了摸妹妹的头,“官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若我今后还有弟弟出生...”
“郡王,”宫人吴氏将寿春郡王的话打断,“郡王是嫡皇孙,又是长孙,无论嫡庶长幼都是国朝正统继承人,这样的话切莫再说,若让太子妃知道又要责骂您了。”
宗仁爬回座上重新拿起笔,“我知道了。”
至初三日,同上巳日一般无论士庶都会出城祭坟,养在深闺里的小娘子也得以机会可以带上帷帽跟随家人出行,宫中派车马至诸道院及西京的皇家陵寝祭拜阵亡的将士。
建平十四年上元,大赦天下为皇帝祈福,至暮春皇帝病重,皇太子辍朝日夜侍奉榻前。
三月下旬,柿子树上飞来几只喜鹊,鸣叫不停,一阵风席卷而来,将楚王府飞来的几瓣海棠花吹进窗内,转了几圈后飘落在书桌上。
“郡王,郡王?”韩汜拿着戒尺敲打桌面叫喊着望出神的孩童。
宗仁起身朝韩汜拱手,“学生失仪,请师父责罚。”
“课上分心可不像是郡王能够做出的。”
“学生在想爹爹在大内照看翁翁的起居,翁翁之前那么疼我...”
“为人君,止于度人,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郡王可知这句话的意思?”
“师父教过的,身为君主,要尽力做到施行仁政,身为人臣就要尽力尊敬君主,而身为子女,便要尽力孝顺父母,身为人父,就要对子女慈爱,与他人交往,就要尽力做到诚实。”
“今日下官便与郡王再讲讲这仁孝二字。”
男孩拿起笔沾了些许墨汁在空白的纸上写了一个极大的字,“学生的名字里也有仁,母亲说是爹爹取的名字,爹爹希望宗仁今后能够成为淑人君子。”
韩汜拿起书本缓缓走动,“《系辞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有生即为仁。”
“子爱利亲谓之孝,反孝为孽。”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韩汜将手中的书放下,看着西边的窗子挑眉道:“书本里的东西都是死的,只人是活的,孰是孰非又岂是一张薄纸能够裁定的。”
一匹快马急停韩宅门口,禁军匆匆闯入内。
“官家病危,请嫡皇孙速速入宫赶往福宁殿。”
建平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凌晨,翰林医官院太医六赴福宁殿,至哺时回天乏术,两位医官使与其他御医跪在榻前皆束手无策,随后京城戒严,诏皇室宗亲及宰臣赶赴禁中。
大臣们赶入内宫跪伏殿前。
没过多久,内侍哭着从内阁走出,颤抖着嘴唇道:“大行皇帝,崩!”
殿前传来一片哀嚎,众臣掩面而泣。
“官家。”
“陛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