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4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忆用相机把这些场景都拍了下来,还偷偷安置了个录像机给进行录像。
  他要记下这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时光消逝,往事会如同断线的风筝飘入风中般渐行渐远,但只要有印记,那这些往事便不会被忘却,只会被岁月的流沙淘洗得熠熠生辉。
  这样,以后每次回忆起它们来,就会让自己的记忆长河荡起涟漪,让人能在余生不断的回味这些好时光。
  回忆是一笔宝藏。
  不该被浪费。
  第517章 谁家见月能闲坐
  小学主体建筑建成,剩下的是涂涂抹抹以及拉上电线、安门装窗,只说教学楼,收尾工程开始了。
  做好这些便是进行软装,比如安装电灯,安装桌椅,给教室前后抹上黑板,还要堆砌一座讲台等等。
  公社政府还给他们支援了一批装潢用品,比如马列毛等革命导师的半身像,比如名人名言。
  建起小学教学楼后,还得建一座办公楼、一座宿舍楼和隔壁水产技校的校舍。
  所以整个学校距离完工依然有好段距离,只是有了教学楼后就可以正式上学,这样不太影响学生们的学习进度。
  正月十四开始休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样十四中午一起吃顿好饭,工人们散伙回家去过了元宵节。
  元宵节,古称上元节,又称灯节,始于西汉,盛于隋唐,迄今己有2000多年历史了。
  外岛隶属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是富庶之地,传统文化传承之地,哪怕现在经济情况还比较差,但外岛各县依然很重视元宵节。
  这句话或许说的有问题,因为外岛哪怕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经济更差的时候都会认真举办元宵节,何况如今经济已经好转的八十年代。
  十五的当天,生产队又放了一天假。
  社员们以家庭为单位,好几个单位进行组合,然后妇女打扮老人收拾,全家一起去城里开开心心过元宵。
  王忆跟王向红商量:“咱们生产队准备点活动,好好闹个元宵节怎么样?”
  王向红说:“准备啥呀,闹啥呀,去县里,都去县里,县里最热闹!”
  他给王忆绘声绘色的描述县里元宵佳节的盛况:
  从正月初十开始县里就要进行准备,街巷间要搭起彩牌楼,用青松和五色纸花装饰,上有盖顶、横额,左右贴春联,牌楼上下闪烁着五彩珠灯,尽情彰显宏伟壮丽之场面。
  同时,按照当地习俗在元宵节早上城里人会组织队伍去南海菩萨庙或者其他庙宇“摆灯祭”。
  这些人会挑着礼担,把猪头、鸡鸭及水果、糕点等送入庙宇供奉,并为庙宇的天灯加油,以祈求国泰民安,人健鱼丰。
  今天各岛屿、各村庄生产队的百姓要去县里也跟摆灯祭有关,因为晚上要“落灯”。
  在落灯的时候,城里家家户户都要做“上灯羹饭”和“落灯羹饭”送入庙里,然后通过庙里赠送给进庙祈福的人。
  简单的说,今晚去县里落灯有饭吃。
  而且往往是好饭。
  除了这种玄学传统还有更多风俗,猜灯谜、看花灯、巡街游玩、吃汤圆等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