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58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4章
  长篇小说《清河乡之变》在《六月》上刚刚连载不久, 内容进行到苏英提出了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说服大队长,组织清河乡的父老乡亲开会, 预备向上级领导提出意见。
  苏葵曾因写过长篇小说《小草青青》而名声大噪, 一见是同作者的文章, 很多人都立刻来了兴趣。
  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的心情只为里面的女主人公苏英而起伏。看着她机智果敢, 沉着冷静, 提出意见, 说服大队,只觉得和作者的上一篇文章很有相似之处,都是让他们感到愉快的小说。
  可这样一部小说, 却因为一道政府新发的文件而彻底变了性质。
  如今解散公共食堂一事只是在清河大队试点,没有推向全国。
  八月二十日,中央政府下达文件,正式说明将清河大队作为解散公共食堂的试点, 目前清河大队已经解散,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清河大队?清河乡?还都是解散公共食堂!
  这不就是小说里写的同一件事吗?
  大家只是看个小说,没想到这个小说写的竟然不是虚构, 而是真的政策!
  许多人坐不住了,纷纷写信来问,真的有地方已经解散了公共食堂吗?
  解散公共食堂可是大事,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办食堂, 但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解散这种事!
  他们不仅给苏葵寄来了读者来信,询问她文中的清河乡是否和政府提到的清河大队是同一个, 还跑到政府部门亲自问, 得到了负责人肯定的回答。
  这下全国沸腾了, 公共食堂由来已久,以前也给生产带来了不少好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坏处就出来了,再遇上点灾害减产,那就是更是难过。
  好些人心里都想着要回到以前那种各做各家饭的时候,但或许不敢提,或许声音太小都不了了之。
  没想到现在竟然有地方已经解散了!
  他们有些不懂什么是试点,都想着自家也要像清河大队一样,赶紧解散。
  于是下面的领导收到了人民群众广泛的意见,问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
  有动作快的,已经看到了苗头,赶紧向领导请求,要亲自去清河大队学习试点经验,为将来做准备。
  领导了也纷纷领会到了中央文件的精神,开会讨论过后,向清河大队打了招呼,预备组织去学习考察。
  于是一群浩浩荡荡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团就来到了清河大队。
  *
  苏葵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正在创作这部小说的结局,还是向书记让人给她递了消息她才知道。
  今天,清河大队来了一队人,他们是隔壁省来的考察学习组。
  韩文昌就是这个学习组的组长,不同于其他学习组是派遣干部来学习,他本人就是隔壁南省的书记。
  江省和南省位置毗邻,路程也非常近,接到文件的时候,他正在下面的农村做考察,就顺路带了一队干事来这里学习。
  他们是第一队来到清河大队学习的。
  他不是跟向书记一样是来暗中调查的,秘书直接说明了身份,说是来学习的,把听到的队员们吓得不轻。
  书记,又是一个书记!他们清河大队这是祖上积什么德了,一下出个大学生,一下来个县长,一下来个书记,要不是现在不让说,他们非得说一句这就是葵花带来的好运气!
  张大婶子们正领着他们往大队里走,就看见了刚刚从县城回来的苏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