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二章 山上山下(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围困公孙煜的阵型再次出现松动,或是说大空缺。
  “那伙人”立马有所反应,有数人不顾其他舍战前来进补。
  只是注意到刚刚那个巧合的,不只有身着鹅黄衣衫的墨漓,还有无时不刻都在捕捉脱困良机的公孙煜。
  公孙煜不再有任何保留,一股磅礴劲气自其剑锋间激荡而出,如巨龙扫尾般完全拍碎了“那伙人”的补救意图。
  石竹咬入青山立根破岩中,任东西南北来风来雨来雪都刮不歪压不垮拔不掉。
  被公孙煜紧握手中、在公孙家传承数代的四方剑自然也难被刮歪压垮拔掉,但那古朴剑身却震颤不止,风雨雪没招惹它,它却像是要招惹来风雨雪!
  天地似在低鸣,有风动,有草木动,有沙石动!
  不论是“那伙人”还是散人居、听雨阁、少林僧人一行刹那间都像是被狂风沙石蒙了眼。
  只闻耳畔有雷霆震怒。
  只见那长身儒雅的男子宛若天神,动如电闪,所过之处四个黑巾蒙面之人身首分离!
  再见剑光璀璨耀目,挥剑间剑影纷呈如折扇。
  九道凌厉剑气呼啸而出,似后羿射九日。
  仅有三名及时回过神来的“那伙人”以强兵相抵才没有在第一时间内殒命。
  纵是如此,三人也未能拦下旁侧补来的刀剑,同样走上了黄泉路。
  从“那伙人”中有三人恰巧立于一线至十六名“那伙人”身死,前后不及十息功夫,场上形势已天翻地覆。
  若非再有大批人马即刻到来,所剩十四名“那伙人”已挡不住公孙煜等人下山。
  ……
  ……
  有人选择从前山下山。
  也有人挑着从后山下山。
  在他们看来,前山的异动势必引起他处布防调整侧重。
  而与前山相去最远的后山方位,想来会处于最可趁虚而出的状态。
  醉红颜酒楼与武当、峨嵋两派来人在上山前便兵合一处,救下二十名僧人后,同公孙煜等人一般遭遇到至强阻力,藏躲于寺中。
  相比起散人居、听雨阁那边的状况,这四十人的队伍不仅人数更多,且不乏玄箫、水如镜、李弑之流的尖端战力,还能组成或武当或峨嵋或武当峨嵋所合创的剑阵,及醉红颜的四剑三刀阵和双鬼拍阵,乃至九名十八铜人的棍阵,在对敌整体性和灵活性上都要高出一筹。
  是而,从后山寺门突围时虽遇到些阻力,战况却没像前寺寺门那般焦灼,较为顺利地杀下山。
  ……
  ……
  山下。
  远离九莲山的一处隐蔽山洞内。
  孤心魂所率红尘客栈及一干江湖人等寻迹而来,找到了也先等人与十余名少林僧人的藏身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