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第六四一节 一点点巧妙的引导(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许堪说的没有错,山谷寺确实有皇家的赏赐、封册。
  游九功微微欠身一礼:“转运使说的没错,只是这些不知道如何解释。”
  证据。
  山谷寺通过嵩山与金国西京留守之间的往来信件,以及西京留守答应给予国师级待遇,还有重建原先汴梁大相国寺等等之类的许诺。
  许堪想拿过来看,游九功不让,只说道:“许转运使还是抄录一份吧,我怕你会毁了证据,听闻你在这里有祈寿牌,我看到了。”
  许堪手都在抖,他万万没有想到,山谷寺叛国。
  这可是皇家寺。
  游九功将所有的证据交给赵范后吩咐道:“传本官的意思,宛城军所属所有的州府,增加一项税。所有的寺庙要交税,他们的香火钱的收入依客栈加税,收三成吧。回军的路上,先去搜了汝州风穴寺,看看有没有通金的嫌疑。”
  赵范应了一声:“下官明白,这就去安排。”
  空阅和尚大笑:“你等作恶多端,寺庙田地是供奉给佛祖的,你等强征田税。现在又抢走三成香火钱,天理不容,你们就不怕有报应。”
  游九功笑了:“传我的话,这些匪人拉到舒州城下,公审,而后全部给我刮了。这肥和尚,点天灯。”
  许堪想去劝。
  可他还没有开口就退缩了。
  先不说山谷叛国证据确凿,只说眼下,冲上来将这些僧人往舒州城外拖的不是宛城军的人,却是山谷寺那上千户佃农下的手。
  山谷寺欺压这些佃农已经很多年了。
  可他们更向往另一种生活,就是寺中有仆僮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只有金国可以给,只有金国才把他们当成贵人,成为高人一等的高僧。
  舒州城下,公审。
  可以说,大宋的官员,大宋的百姓,头一次见到传闻中的宛城公审大会。
  这场公审大会连开三天。
  许堪只感觉头晕眼花,不是累的,而是惊的。
  他深深的感觉到舒州百姓的心已经开始往宛城这边偏了。
  宛城可怕的远不是一个摊丁入亩,而是告官制度。
  宛城可以民告官,有专门的衙门负责接待,名为民声司。
  就是一个专门负责去听民间各种声音的,任何一个只要走进这衙门的人,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记录在案,有专人负责审核。
  有律条,诬告者告什么便定什么罪。
  当然,还有非告状的。
  比如有老农来问,自家门前的水渠什么时候会开始修,需要各村出多少劳力什么的。这样询问,每三个月都会有里正去统一作回复。
  这叫民发声,官有应。
  许堪眼中,这是离经叛道。
  在百姓眼中,这是为民造福的父母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