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第六二三节 鄂州江上谈判(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韩绛在巡视他的南海领地,再说鄂州。
  鄂州已经是十室九空,大部分鄂州的百姓都跟着宛城军撤退到了江北,因为江北可以租种官府的土地,地租便宜的和白送差不多,但要按亩数依摊丁入亩的规矩交税。
  这不重要了。
  主要是,有自已的田,自已的家了。
  赵林德来到了鄂州,鄂州这边挂在城门上的人头还没有取下来,王禾强的人头,赵林德和许多宗室都收过他送到临安的礼物。
  赵林德一进鄂州,身边的幕僚就给了一条建议:“国公,不如写信回去,告之朝廷。在国公的威仪之下,叛军望风而逃。”
  这建议。
  哼!
  赵林德经历了这么多天的悲惨之后,他也有所悟。
  为什么自己会遇上这样的失败,首先是自己身边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高明的人。
  象刚才开口的这个幕僚,他还是去死好了。
  赵林德伸手一指:“来人,将这个无能之人乱棍打出。”
  赵林德不生气,要生气的话这几天自己已经被气死了。
  许多人并不明白赵林德为什么要把那个提出好建议的幕僚打出去,赵林德也不想解释。
  聪明人自然是明白的。
  写什么自己的威仪把叛军吓跑了,很好,朝廷说你让叛军归降吧,或是你继续用威仪来让叛军再退,退回宛城。
  赵林德还要不要活了。强牺 zhuiwen.org 读牺
  招安。
  大宋朝廷已经派过三批次的信使,而宛城军也作出了三次回应,同意被招安。
  要求嘛,很高。
  光是每年给军费三百万贯这一项,朝廷就不敢答应。
  答应这一条,立即就有人说,朝廷连叛军都要每年上岁币了,朝廷可以不乎钱,但不能不在乎脸。
  赵林德带着巨资前来,光是黄金就带了五十箱。
  时间约定在次日中午,长江江面上的一条船上举行头一次会谈。
  赵林德还是紧张的,毕竟此时汉阳军的水师已经没有了,水师的许多地方都在宛城军的实际控制当中。
  午时,四菜一汤,标准的宛城工作餐。
  来见赵林德的只有一个人,游九功。
  宛城军并没有派出多少兵马,派出来的船也只有一条客船。
  游九功先到,稳稳的坐着。
  赵范,赵方的儿子,年仅十七岁,作为一名书吏陪同前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