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第四五六节 欢呼雀跃的大宋朝廷(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韩绛又来了一句:“万一,这位太子殿下回来登基,古话说的好,什么今天一朝明天一堂的,走了,明个宴会我再来。”
  李潽追上去问:“什么叫今天一朝明天一堂。”
  嘿嘿。
  韩绛没回答。
  李潽要再问,叶适在旁边淡淡的来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事,有点不舒服。
  叶适又补了一句:“看来明年恩科,还要是考虑一下有些禁忌的。”
  都是文人,话不能挑明了说。
  李潽急了:“什么叫有禁忌,依本国公的意见。所有朱熹弟子禁考,这不够,不够,任何一县有朱熹相关书院的全县禁考,有留存朱熹书籍的全县禁考。”
  要不要这么极端。
  有人要劝。
  但大多数人却保持旁观,李潽这种极端的作法虽然不怎么正确,但却是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
  李潽身为权知临安府,有些事情还是有说话的权力的。
  而他的党羽史弥远更想借机上位。
  打压朱熹一脉,这天下怕是要空出许多的官位了。
  一场不大不小的乱局就在韩绛暗中推波助澜之下,开始愈演愈烈。
  当一名理学学子被人打死在县衙门前,这场风波被推到了顶点。
  开始不断的有朱熹的徒子徒孙被人殴打,家里无故被许多人冲进来搜查之后,一条消息也不知道怎么就传遍了大半个大宋。
  恶匪方图开出价码,只要钱合适帮助朱熹弟子全族逃往金国。
  同时放出了金国李喜儿的求贤令。
  只要国师朱熹的弟子来到金国,最差也给安排一宅一院。这候 wa nba r.ne t* 章汜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逃亡开始了。
  韩绛呢。
  看热闹。
  史达祖将一份名单放在韩绛案头:“少君,这是我们调查了朱门十子。”
  韩绛扫了一眼名单。
  上面写着:许升、王力行、傅伯成、杨至、陈易、黄谦、蔡和、刘镜、杨履正、张巽。
  史达祖说道:“许升在淮南东路大案的时候已经被贬,但没死。我已经派人去查了,这十人算是优秀的,他们也有学生,每个十数人到上百人不等。朱熹还有其他的学生,虽然不怎么有名气,我也安排人去调查了。”
  韩绛摇了摇头:“鼓动李潽去查,咱韩家在背后看着。”
  “不好,此时应该与李潽共进退,再说打压朱熹对咱韩家有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