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一六三节 粮食去那里了(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羽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因为是韩绛要他同行的。
  “明天去查码头,如何?”
  “好。”沈羽然点了点头,这次他载了,他要把场子找回来。
  韩绛呢,拿着碗就去了厨房,直接把碗给了大厨。
  这位大厨可是韩家一等大厨,是一个比韩同卿还喜欢研究吃食的人。
  “老灶头,看看。”韩绛把碗递了过去。
  老灶头也是姓韩的,能叫他老灶头的人都是府里亲近的人。
  韩老灶接过碗:“少君,什么意思?”
  “看看。”韩绛还是这话。
  韩老灶抓起几粒米搓了搓,然后又放在嘴里含了一会。韩绛这才问:“那的米?”
  “广南西路。”
  “确定?”
  韩老灶咧嘴一笑:“少君说笑了,咱两淅的米我都能分清出自那个州那个府,这广南西路的分不了那么细,但断然错不了。”
  韩绛信。
  因为韩绛后世能分清东北米与南方米的差别,不仅仅是品种,还有温度、温差、湿度等各种区别。
  作为一名巅峰吃货,分清米的产地对于韩老灶来说不要太容易。
  宋时,米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粮食。
  而且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苏湖熟、天下足。长江三角州的稻米就是主粮。
  韩绛得到了自己想确认的事,出了门就把钱宽找来了。
  见到钱宽后韩绛直接挑明了自己的意思:“钱宽,帮我秘密查个事,这事我信不过任何人。”
  钱宽一抱拳:“谢过少君信任。”
  韩绛说道:“离开城区,去查一查周边贫苦的地方,村子里的各户粮食是否充足,就我所知,秀州这地方青黄不接的时候,许多县都是靠着野菜至少要度过一个月,或是两个月的时间。”
  钱宽叹了一口气:“少君竟然还知道农户之苦。”
  韩绛差一点就骂人了:“钱宽,你是在讽刺我?”
  “是赞。”
  “好吧,我信你了。我还知道,有许多地方有杀婴的之风,每一户最多育两子,再多了不问男女直接按在水盆里。”
  钱宽点点头,这事他当然知道。
  制大制枭。韩绛继续说道:“我就直说了,夏税、秋税是一回事,正月末要收身丁钱,也就是人丁税。依律,两淅要交的是税米。所以去秘密打听一下,贫苦户家里是不是有米。”
  钱宽反问:“为什么不打听行钱放米。”
  “我信不过别人,打听行钱放米不会走漏风声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