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等消息 (月票加更)(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霄的这次东出,与其说是出征,不如说是出巡。
  开始的时候,他的确是准备带兵打齐国一个奇谋妙计的。
  不过得知新占之地居然拉出来了数十万兵马之后,这个打算立刻就被放弃。
  王霄开始悠悠然的出发,甚至还带上了离秋公主姐妹。
  他很清楚齐国,知道齐国上下从大王到大臣,本质上都是畏惧秦国,不敢打仗的。
  现在想要出兵,实在是形势逼迫到了这个份上,不打不行了。
  简单形容一下,那就是齐国上下和南宋赵构与秦桧的时候相似。打不过所以只想和不想打,可金兵搜山检海的时候被逼急眼了,也只能是豁出去的打。
  王霄敢保证,只要秦军这边退兵,齐国那边立马就会过来继续跪舔。
  没办法,齐国这里早已经是没有了决死一战的勇气。
  敢打仗的,早就在五国伐齐的时候死光了。
  既然看穿了齐国的底细,王霄当然不再着急。
  他安排北方燕地的征召兵南下,屯驻在燕齐边境。
  而三晋之地的征召兵,则是往大梁城集中。
  有如此之多的兵马围拢在四周,齐国压根就是不敢轻举妄动。
  说大梁城的话,或许有些不清楚。可说到千年之后这里的名字,那就谁都知道了。
  千年之后,大梁城这里改名叫做汴梁城。
  从汴梁城到水泊梁山也没多远,几十万兵马集中在这里,齐国压根就不敢动。
  而且,战国时候的征召兵,或者说是动员兵,远远不是千年之后那些后辈们所能比拟的。
  这个时代民风尚武,几百年的战乱下来,基本上是个男人都上过战场,接受过相关的军事训练。战斗力很强。
  强牺 bxwx.co 读牺。如果再配上合适的组织领导能力,装备足够的武器甲胄,提供充足的后勤补给物资。那就是妥妥的正规军。
  因为这个时代,本来就是全民皆兵。
  而千年之后的话,儒家大行之下民风尚读书。书生大头巾们,甚至连刀都提不起来。百姓们更是常年耕种,丝毫不懂打仗之事。
  所以蛮族一进来,自然犹如狼入羊群,想怎么融合就怎么融合。
  大军一路缓行,出了函谷关在三川郡各处盘桓许久,之后入东郡至大梁城。
  这一路上走了许久,到了大梁城的时候,甚至都已经开始春耕了。
  王霄动员了如此之多的大军,对于春耕自然是有着深刻的影响。
  加上民夫,全国各地动员的力量足有一百多万了。
  少了这么多的青壮,可以预见的是收成必然下降。
  不止是大秦,同样全民动员的楚国,还有已经集中四十万大军的齐国也是一样。
  现在的话,就是看谁的底蕴更深厚,谁能撑到最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