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铁路建设(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042章 铁路建设
  “第一:我们既然答应接受招安,就不愿意再行劫掠,只是眼下已经入冬,恳请先行拨付棉衣、粮食等,以显示国防军之招安诚意;第二:现在我们属下所有之人,不管以前所犯何事,恳请一律赦免,如果蓝司令怕各方面不好交待,我们大当家自己可任凭发落;第三,加入国防军后,恳请不要用我们来攻击其他瓢把子,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忍下手;第四:受招安后,自然要服从命令,但由于弟兄们自由散漫惯了,难免有时会做出出格的事,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恳请蓝司令予以谅解。”
  “这四条倒是新鲜,你们大当家不为自己求个一官半职倒是很为手下考虑嘛。”蓝天蔚笑了,“第一条,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第二条,也可以答应你,只是要附加一条,如果招安后还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那别怪我不客气,到时候新账老账一起算;第三条么,好办,我本来就没有这个意思,但是你们汇报些情况,把你们知道的事情和内幕讲一讲不算什么吧?第四条,倒是有些难办。这样吧,我提个第四条,你回去再和白朗商议商议。”
  “司令请讲。”
  “招安后,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安排,身强力壮、愿意加入国防军者,我将向国防部申请让你们加入后备军,接受完整的军事训练,在这个当中必须严格遵守一切条令,不复有以前种种自由散漫之情况。如果不愿意参军或不适合参军者,安排你们去东北垦荒,可以带上眷属、每家每户分上一块土地,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也可以过得很红火。”
  张孝准补充一句:“你们河南老乡很多在东北垦荒的,日子过得比在这里好多了……”
  “司令。不是我多嘴,大多数人恐怕不愿意背井离乡。”
  “让你们去关外,也是为了你们好。你们这些年来,在各地恐怕也多少有些积怨,若是接受了招安,各自为生,说不定有什么矛盾和仇恨产生,让你们远去东北。可以避开这里的是是非非,对于你们何尝不是一种解脱?至于背井离乡,大可不必如此感伤,东北垦荒有的是河南老乡,你们完全找得到乡音……”
  “既然如此,那我就回去向大当家禀报,看看到底如何?”
  “你回去后把这层意思跟他带到,然后让他造个花名册。我好准备棉衣、粮食等。另外再带一句话给白朗:你曾是军官,军人当效命疆场、为国尽忠,望你切勿再犹豫!”
  1913年12月7日,纵横河南,名噪一时的白朗军3000余人放下武器向国防军投降。经过挑选和自愿报名,约有800余人加入了国防军后备部队接受整训,白朗被任命为少校营长,上尉副营长由国防军派员担任。宋老年担任了上尉营参谋长,老万还是干他的老本行,作了营后勤部主任。其余2000余人,在蓝天蔚的安排下,也得到了妥善安顿。豫中残余地土匪势力,在听说白朗投降后,引发了雪崩效应,争先恐后向国防军投降。蓝天蔚一一笑纳,并将剿匪封锁线推进到豫南一带,他的军令状如期完成已没有疑问。
  最新召开的铁路建设会议上,众人见到了日渐淡出政治舞台的孙中山。自从秦时竹当选为临时执政后,孙中山名义上虽然还挂着国民党总理的头衔,但其实已不太参与政党政治,他的心思全部都放在了全国铁路的建设上。全国铁路督办一职,让他干得很是起劲。
  “在会议召开之前。首先向孙先生表示敬意。这两个月来,先生风尘仆仆。为了我国的铁路建设跑遍了大江南北,实在是劳苦功高。”
  “大总统过奖了,这本来是兄弟地份内事,这两个多月的游历,让我愈加明白了,中国若是要想富强,非修筑四通八达之铁路网不可。”
  “先生所言极是,今日的主要话题就是商谈我国的铁路网建设。与去年不同,去年我尚在北疆执政,铁路建设都是以单年为计算,现在既然要放眼全国,1年时间太过仓促,我拟以五年为期构建一个大的指导方针和计划。”
  孙中山微笑着说:“我本来的那一份全国铁路的建设计划,谓之10年要修铁路20万里,现在看来,太过于纸上谈兵,五年计划还是要脚踏实地的为好,先听听汤总长地高见。”
  汤寿潜也笑了:“先生的计划,我和总统都已经拜读过了,气魄、手笔都很大,奈何国家羸弱,现在还不适宜全面实施,故而……”
  孙中山摆摆手:“没事,没事,别人一贯叫我‘孙大炮’嘛,说我爱乱放炮,我的计划,就当是乱放炮好了。”众人大笑,会议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其实,孙中山之所以愿意坦率地承认自己计划之不切实际,完全是两个人的功劳――一个是全国铁路协办施肇基,另一个全国铁路建设总工程师詹天佑,他们对于铁路建设不仅富有见识而且更有经验,孙中山终究是个虚心地人,要转变观念也不是太难。
  “五年建设的关键在于铁路干线,交通部拟建设五大干线:即粤汉线(广州到武汉)、川汉线(成都到武汉)、陇海线(兰州到海兰)、满科线(满州里到科布多)、张恰线(张家口到恰克图),五条干线,三横两纵(其中川汉线偏东北往西南方,勉强算横),总长度约18000余里……”
  孙中山心里暗笑,汤寿潜刚才说自己的计划气魄大、手笔大,他自己的计划何尝不也大?但他却不知道,汤寿潜这份计划其实渗透着秦时竹地意思。
  “粤汉、川汉铁路已经动工,但进度缓慢,粤汉铁路全长2200里,分成三段:
  广韶段(广州至韶关),全长450里。目前已修350里;
  湘韶段(韶关至长沙),全长1020里余,只完成了线路勘测和设计,尚未开工,该段铁路地势良好,工程土方甚小,修筑不费力气;
  湘鄂段(长沙至武昌),全长730里。宣统三年动工,原定于五年完工,因革命打断,目前只完工50余里……粤汉路总共完成400里,只占全长之六分之一强,本部以为,如果资金、器材到位,粤汉路五年通车不成问题。
  川汉铁路全长约2800里。自宣统元年动工,目前仅完成可供开行工程运料列车的线路30余里,及尚不能通行工程列车的线路(因桥梁隧道未竣工)80余里。”
  秦时竹大惊:“迄今已经五年,为何进度如此之缓?方才粤汉之缓已让我吃惊,想不到川线尤甚。”
  “禀告大总统。川汉线动工之时,清廷曾以我和原任青龙桥工程师颜德庆两人共同谋划。原本四川、湖北两省对川汉线到底是由东向西还是由西向东修筑之意见并不一致,直到10月许才达成一致,先从东路开始。我到实地勘探过后。地势极为复杂,我们两人商定先修宜昌沿长江北岸至归州段,长280多里,分十段同时施工。其中以第5段隧道工程最艰巨,当时估计大约三、四年内可以完成。后因革命军起义于武昌,川汉路停止,汤总长方才所言之线路,就是那两年间修筑完成的。从技术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过错,倒是川路地*情形更让人吃惊。”
  “交通部前不久查实,川路股款前后集资约1670万两,直接用于筑路工程上的却很少。成都总公司和重庆、上海两分公司拨付直接用于路工的股款只有67000两,宜昌分公司拨付直接用于路工的股款为650多万两,总计约等于股款总数地40%。”
  “其余款项呢?”秦时竹脸色铁青,面上很不好看。
  “重庆铜元局挪用二百余万两,企图以公济私。意在获利。目前尚未追回。川路上海分公司所存钱庄吃利款项共计140万两以上(称之为倒账),贷与洋行买办陈逸卿的‘利华银行’款倒帐60万两。购买兰格志火油股票485股,计价银852000两。此外,用以在外抵借银两,须公司备价29万余两,方能赎回。”川路公司在上海所存路款共350万两,倒帐竟至200万两,而投机购买兰格志股票的亏损尚不在内,实为商办铁路过程中一段大丑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