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国强民不富(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游吉出了赵府之后,晋国的大夫梁丙、张趯(ti)慕名来访。晋国智者梁丙苦笑的说:“幸会,幸会!堂堂的郑国副相竟为敝国执政次子的一个姬妾送葬,不是太甚了吗?”
  郑臣游吉答道:“是啊,这种风气何时能够了啊。昔日文公、襄公之时,这些事务是从来不麻烦诸侯的。并且规定,让诸侯三年来聘娶,五年来朝;有事而会,如有不协则盟。只有君主、夫人去世,各国大夫才去吊唁,如今,元帅的一个未婚儿媳死了,就劳师动众的。真是不胜其烦啊!我想少姜有宠而死,齐国必然再送女子过来的。到时候,恐怕我还要来道贺的。”
  晋臣张趯苦笑的说道:“你说的很对。岂不闻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寒热交替,周而复始。这样下去,晋国将尽失人心,将失去诸侯的拥戴,到那时晋国就会彻底衰败了。”
  这时士瑕(士文伯)也走了进来,对着游吉行礼道:“君上设宴,文伯我奉我家主公之命,前来恭请子大叔前去赴宴。”
  张趯问道:“何事设宴?”
  “好像是与齐国的大夫晏婴商议,晋齐之间诸卿通婚的事情,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游吉对着张趯相视一笑,两者笑容里满含着苦涩。
  晋平公现在很得意。
  说实话,自从他登位以来,花在国政上的时间,不如他花在姬妾身上的时间的百分之一。然而,现在计算一下他的政绩,连他父亲都感到很无奈。
  楚国是超级大国,与晋国在这个世界上是两极。打从周王国建立以来,楚国一直桀骜不顺,甚至傲慢的派人询问周王室的九鼎大小——要知道。对于楚人的心思,那位首创“三思而后行”的鲁国前任执政季文子曾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意思是说:楚国与我炎黄不是同族,他们亡我炎黄的心思不会平息……
  “问鼎”是什么意思,鼎在古代既是吃饭的家伙,也是祭器,是王与上天沟通的神圣祭器。严格的说起来,中国的社会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王”就是神灵降临在地上的代言人(天之子),他既是世俗的领袖,也是宗教的领袖——掌管解释天意,而与神灵沟通的祭祀礼器就是九只鼎。
  春秋时代的文化是整个中原文明文化的魂魄,周王室这种政教合一的政权体系也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一直到现代,领导都是庶民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一样的存在,任何对领导的冒犯都是大逆不道,都是违反宗教精神的……
  而楚王询问最高领袖手中,用于沟通神灵的祭祀物品……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