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擂台(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冲一边尝着蟹黄汤包,一边和沉浸在发财梦里的蔡瑁、刘琮闲聊着,偶尔瞟一眼外面。当第三次续水的时候,书院里一声铜锣响,一个穿着深衣的少年略带着些青涩的站在讲台边,用还带着些童音的声音说道:“各位安静,今天的辩论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各位安静。”
  旁边的士子们立刻安静下来,人群中有一个方脸大耳的高声叫道:“小王先生,今天讲什么啊?”
  那个小王先生看了他一眼,拱了拱手道:“今天讲的是五经的春秋。”
  又有人叫道:“今天讲春秋,可是三传并讲么,还是只讲今文不讲古文的。”
  小王先生微微一笑:“既是辩论,自然是三传并讲。诸位莫要着急,稍候便知。”
  下面一阵轻笑,又有人大声问道:“今天蔡大家可来么?”
  旁边立刻有人打断他,指了指讲台上的珠帘:“你不长眼么,就会呱呱呱问个不停,上面的珠帘既然设了,蔡大家自然要来了。”
  那人不服气的说道:“你知道啥子,我可听说了,小曹将军从江陵回来了,蔡大家是他的先生,说不定要去见小曹将军,未必就来开讲呢。你是不知道,我来就是为了蔡大家的,她要不来,我就不想听了呢。”
  “那你出来吧,把坐位让给我啊。”一个爬在墙头的年轻人大声叫道。
  “哈哈哈……”哄笑声一片。
  曹冲笑着抿了一口茶,回过头看着蔡瑁和刘琮说道:“想不到蔡先生现在如此有名,居然有了粉丝了?”
  “粉丝?”那两人愣愣的看着曹冲:“粉丝是什么?”
  “哦。”曹冲一愣,连忙笑着:“就是崇拜者的意思。”
  “哦——”两人恍然大悟,刘琮笑道:“仓舒你可不知道,我家那个季绪也是蔡先生的粉……粉丝,他到襄阳不久,看了几次言纸,唯独对蔡先生的文章情有独钟,一心想投入蔡先生的门下,到时候还请你多多美言几句。我听说因为要投入蔡先生门下的人太多,现在已经提高了要求,要考试,通不过蔡先生的考试,是不能跟蔡先生的课的。”
  曹冲呵呵一笑:“怎么,岳父有意要将这几位大儒都纳入襄阳书院?”
  蔡瑁得意的笑道:“当然,既然将他们请来了,怎么能白白的放他们走,我可给他们开了高价,愿意象宋仲子、綦毋广明一样任教的,我开他们千石的薪资,不愿专职在这儿干的,或者有公务在身脱不了身的,我请他们来讲论,按天计酬,报销车马费,赠送印书坊最新的书籍,怎么样,条件蛮丰厚的吧。”
  曹冲慨然叹道:“高明,这襄阳书院能有今天的热闹,与岳父的高明密不可分。”
  蔡瑁摇头笑道:“这可不是我的主意,是小玉儿听荀家小姐的建议说的,她说这点钱虽然对那些有官职的并不在乎,但对那些贫苦的学人来说,却未尝不是个谋生、进学两不误的途径,果不其然,这个办法用了两个月,教师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
  曹冲点点头,十分高兴。襄阳书院开始建立的时候,只有宋仲子一个人顶着,那些不愁吃喝的人一来是有官可做,二来觉得跟刘琮这样的木匠一起教书育人实在丢人,都不愿意到襄阳书院来,把个老宋忠忙得要死,后来把綦毋闿请过来帮忙才好了些,但也累得够呛,如今用这个法子既解决了襄阳书院的师资,又资助了一些不求仕途专心做学问的人的生活问题,倒也是个好事。他想起在益州也有不少这些甘心做学问的人,想着回益州之后是同样建个书院呢,还是把他们介绍到襄阳来。
  “那个小王先生是谁?”曹冲指着那少年问道。
  “王景兴的儿子王肃王子雍,这个少年不简单。”蔡瑁咂了咂嘴说道,“他比你大一岁,不过却已经兼通古文、今文经典,很有郑康成的潜质,可是他偏偏又不喜欢郑康成的学问,说是郑康成犹有不足,要自己另辟蹊径。他跟着王景兴到襄阳来,是为了向宋仲子学扬子云(扬雄)的太玄经的。听宋仲子说,此子聪慧过人,能举一反三,是个可造之才。”
  曹冲颇感兴趣,他知道扬雄,陋室铭里最后说“西蜀子云亭”,就是这个扬雄读书的地方,他在绵阳的时候还特地去拜祭过,有人说他是为了收买蜀中士子的心,不可否认他确实有这个心思,便凭心而论,他更多的还是为了去瞻仰一下这位西汉的大学者的遗迹,正如他在南阳张衡墓前上了牛酒,竖了碑一般。王侯将相或许都会变成白骨,而这些大学者的思想却可以照耀千古,对于他这样一个穿越人士来说,更显然余心有戚戚焉。
  太玄经是扬雄仿周易体制写的巨著,以“玄”为中心思想,揉合儒、道、阴阳三家思想,是儒家、道家及阴阳家之混合体。扬雄运用阴阳、五行思想及天文历法知识,以占卜之形式,描绘了一个世界图示。里面有一些辩证法观点,对祸福、动静、寒暑、因革等对立统一关系及其相互转化情况均坐了阐述,但也反映了扬雄形而上学观点,用“九”这个数去生搬硬套世间的万物,显得有些形式主义。宋仲子对太玄经做过深入研究,为他作了注,在这个文化流通还不是很发达的时代,要学太玄经来找宋仲子显然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不过曹冲对太玄经并不以为然,扬雄的世界模式相对于汉人是先进的,相对于他来说,则显得太小儿科了,也太哲学化了。他看着那个在讲台上有条有理的解答诸生的问题,消磨大腕们上台前垃圾时间的王肃,动了心思。回头对门口的典满招了招手,典满大步走过来,弯腰俯耳,曹冲对他说道:“你过一会儿派人去把这个王肃给我请来。”
  “诺!”典满抬起眼皮瞟了一眼外面的王肃,点头应诺。
  外面一声欢呼,曹冲等人朝外看去,只见宋忠和綦毋闿打头,侧身引导着荀悦缓步走来,王朗、许靖紧随其后,再后面是周群、仲长统,蔡琰戴着一顶青纱帽,在两个侍女的陪同下走在最后,象一个行走江湖的女侠。众人分席落坐,宋忠首先站起身来,咳嗽了一声,大声笑道:“诸位来得好早,墙头的那位小心点,别把瓦又扒倒了,这段墙蔡都督已经换了三次了。”
  下面一阵哄笑声。
  宋忠笑着伸出手四周拱了拱:“今天讲的题目是春秋,春秋是圣人的经典,不过万八千言,但微言大义,其义甚深,传本有五,邹氏传、夹氏传已毁于战火,我等不得而闻。现传者公羊、谷梁、左氏三传而已。公羊、谷梁为今文经,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了,左氏传为古文经,精通者却不多,很多人是只闻其名,未详其学。左氏传其实也分两种,一种是孔安国传左氏,一种是荀氏左氏,而仲豫先生就是精通荀氏左传的大师,因此,诸位在随后的几天里,将听到有关今古文春秋的一次精彩对话……”
  “这个宋仲子,在讲台上确实是妙语连珠,神采飞扬,全没有当初在刘玄德刀下的狼狈样。”刘琮看着台上讲得兴高采烈的宋忠,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曹冲笑着看了他一眼,又扭过头看着外面的讲台说道:“这人没有全能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只有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才能游刃有余,名利双收,如果硬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不仅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能,说不定还会自取其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