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亚洲金融危机(一)(5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意味韩国中央银行直接面临着破产危机,韩元开始大幅下挫,贬值率达到了54.8%,韩元对美圆的汇率从885.8:1直接降到了1952.7:1。
  蝰蛇基金在1月份买入的韩元长期沽空合同终于换取了巨额利润,接近2亿美金的杠杆操作让他们赚取了92亿美金的暴利,这意味着韩国央行新增的六百多亿美金的短期债务和亏损中有1/7是送给了蝰蛇基金,按照基金的本金比,中旗投行从中获取了70亿美金的高额回报。
  实际上,仅仅是在韩国的股市、汇市沽空套现获取的利润就足比中旗投行母行投入蝰蛇基金的所有本金还要多一倍。
  这显然是一个真正的暴利。
  金融业一贯如此。
  在整个资金操作中,中旗投行母行、蝰蛇基金的操作重点是主力沽空印尼盾、韩元,次选是其他主权货币汇率的长期沽空合同和日经股指、香港股指、泰国股指。
  在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刻,中旗投行总计赚取了约477亿美金,超过五成的利润来源于印尼、韩国等央行的直接损失,主要的操作者就是蝰蛇基金。
  477亿美金,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笔收入,要知道中旗投行在1997年的正常营业收益额不过是54亿美金,就是将整个中旗系过去十年的税后盈利加起来也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一半,由此可见,金融危机让中旗投行赚取了多少暴利,可以说,通过这一次的金融危机,中旗投行一跃成为了亚洲屈指可数的第一大的投资银行。
  不可否认,香港和内地股指的同时暴跌也让中旗投行的市值蒸发了近40%,而香港中旗国际投行则通过对黄金市场的长短期操作,在账面上获取了约33亿美金的直接盈利,以及通过提前性的沽出东南亚投资资产减少了直接损失,籍此勉强保持了原有70%左右的市值。
  市值暴跌,但是,中旗投行母行和香港中旗国际投行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却是非常庞大的,杨少宗在手里捏着约一千多亿的港元债券、400亿美金,包含富旗、旗创和大量联标在内的中旗系在内地市场同时保留着两千多亿rmb的国债和现金流,随时准备进行反扑。
  在新年的钟声敲响后,中旗系在内地开始重新介入股市操底,通过回购中旗系流通股的方式不断抬高内地股指,将整个股指重新拉回到2300点的大关,只是由于银河证券的不断反向操作,这个股指一直不是很稳定,在2100到2300点不断反弹。
  在香港和国际股市,中旗系也开始对力拓、香港电讯发起了沉默无声的多线收购战略。
  对中旗系和杨少宗来说,真正的大战才刚刚开始,随着泰国、新加坡、印尼和韩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迫下,都陆续将国内银行市场开放,允许外国银行兼并本国银行破产银行,或是持有最高不超过25%、45%的股权后,香港中旗国际投资银行终于拉开了兼并东南亚金融机构的大幕。
  这个大幕的第一个开启者就是因为向中旗提供巨额泰铢贷款而导致资金崩溃的盘谷银行,1998年1月17日,在香港通过长达3个月的拉锯式谈判后,中旗国际投资银行终于和盘谷银行的控股家族陈氏达成协议,中旗国际投资银行通过注资26亿美金持有盘谷银行47%的股份,成为盘谷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也在绝对意义上控制了盘谷银行。
  26亿美金注资换取泰国第一大银行——盘谷银行47%的股份和绝对控股权,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划算的生意,加上中旗系其他公司和合作方新世界投资公司、长江实业在泰国股市收购的流通股,中旗系实际上牢牢控制着盘谷银行约55%的控股权,而中间多出来的8%是中旗国际投资银行逼迫盘谷银行陈氏家族放弃控股权的主要武器。
  陈氏家族套现所得资金约有10亿美金足以帮他们度过眼前的危机,且仍然保留着盘谷银行第二大股东的权益,可在这场危机中,他们的损失何止是全部财富的70%这么简单。RO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