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时知出了空间后心里有些忐忑:“爷爷,你觉不觉得宿舍楼的水比之前小了?”
  崔教授没太注意,他回忆了下:“你这样说好像是吧?”
  所以这是为什么?电和水的供应不都是“停留”在某一瞬间吗?
  也许空间的秘密不像他们想的那么乐观?
  崔教授脸色变了变:“不管怎么样,先把地收了,实在不行过段时间把东西全都拿出来。”
  时知摇摇头:“我和空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感觉它不会消失,但有些什么东西在制约它的存在。”
  或许是能量守恒?
  之后每日进空间崔教授和时知收割的速度加快了,没几天竟然让他们就把七亩试验田收割完了。
  “水流恢复了,难不成是前阵子咱们用太多了?”时知想起自己在实验楼拼命弄消毒溶液的事,有些心虚。
  崔教授心里送口气:“以后除了实验,水电咱们还是尽量不浪费。”
  时知深以为然的点头,这地方古怪的惹不起啊!
  种子公司给农科院配了脱粒机,崔教授把这些日子挑选的麦穗收了起来,这是要继续实验的,其余的机器脱粒装好称重。
  “还行,均亩1400斤。”这是有机作物,不用常规的化肥农药,能有这个产量也是普通农田做不到的标准。
  崔教授还算满意:“十几号人精心伺候了小半年,有这个产量也算过得去了。”
  时知也是知道一点农事的:“要是拿出去,这种子能产多少斤?”
  崔教授想起清河郡那落后的耕种水平,叹气:“最好的田地,风调雨顺,按照我的方法精耕细作最多四百来斤,这还是理想状态。”
  一个零头,这是个残酷的现实,可这个时代,北方最好的田地,小麦亩产也不到两百斤,江南最肥沃的水田产的大米也才三百斤出头。
  这样看来,这个种子又是很吓人的了,翻了两翻啊。
  时知安慰爷爷:“没有化肥农药这就很好了,太逆天的东西会破坏平衡。”
  北方以谷子、小麦和蜀黍为主粮,旱地为主,灌溉技术跟不上,几乎真就是看天吃饭了。
  “修碉堡的那两千人已经凑齐了,等碉堡修完了,再组织庄子上的其他人修水渠吧。”崔教授心里叹气,可事情要一步步来。
  第11章 .水车时知点头,她脑子里却快……
  时知点头,她脑子里却快速运转:“爷爷你还记得我小时候看的那个灌溉水车吗?”
  水车?崔教授想了半天:“你是说老家那个废弃的水车?”
  时知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回过老家探亲,看到水车新奇的不得了,整天要跑去看它“转圈圈”。
  “你会做?”崔教授表示怀疑。
  时知摇头:“不会,但我会画画。”
  她把记忆里的大概样子画下来,“这个时代应该也是有水车的,但没咱们见的效率高,交给工匠琢磨,总是个办法。”
  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那个水车也不也是先人想出来的吗?
  清河郡农田灌溉还是要靠人力,如果有水车起码能提高一部分劳动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