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立为太子(2 / 3)
“真的?”朱厚照喜悦道。之前还真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
“真的。”朱佑樘喜悦的说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好、好、好,”听到朱厚照又背了一遍,朱佑樘连说三个好来表达他的喜悦之情。“照儿,你可愿成为太子?”
听到朱佑樘的话,还在笑着的众人立马停了下来。朱佑樘刚才说的话太令人惊讶了,这是之前谁都没有想到的。就算刚才朱佑樘说要奖赏大皇子,众人也没有把这和立太子想到一起。但现在朱佑樘这么一说,众人都觉得太突然了,实在是太突然了。
而朱佑樘说出立朱厚照为太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近几个月来上书要求立朱厚照为太子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是就几位大臣上书或许他还可以驳回,但是现在朝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上书要求朱厚照为太子,而他目前也就只有朱厚照这么一个儿子,立太子肯定是立朱厚照了。并且最近半年来他通过对朱厚照的观察也发现朱厚照天资聪慧,是立储的理想人选。所以他刚才说出那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今天的背诗只不过是个引子而已。
“照儿,你可愿意?”看他不回答,朱佑樘又问了一遍。
“父皇,当太子有好处吗?”朱厚照奶声的问道。(真是明知故问啊。)
“哈哈,有,好处多着呢。”朱佑樘高兴的说道。
“那我愿意。”
“好,明日我就下旨。”
“谢皇上。”听到朱佑樘的话,张氏立马抱着朱厚照跪下谢恩。
看到张氏众人也都跟着跪了下来。不过大家的脸上都浮现着笑容。
“爱妃,请起。”
第二天,早朝。刚一开始上朝孝宗便当着大家的面宣布了太子昨天背出一首诗的事情。接着提议立朱厚照为太子,让大臣们商量一下。听到这个消息,这些大臣们立马便沸腾起来。
这些大臣们此刻的心情几乎都是激动与喜悦并存,不管是今天刚听到消息的人,还是昨天就已经通过自己渠道听过这个消息的今天得到最终确认人现在的心情几乎都是激动与喜悦的。大皇子是一个天才,这是此刻每一个人得想法。如果立这个天才皇子为太子,在找几位知识渊博、能力卓越的大臣来教导他,那么既今上之后大明就将再出一个明君,他们也将在明君的带领下实现心中报复,流芳千古。(孝宗时期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忠君为国,清廉耿直的。此时的内阁在明朝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历史上著名的“三杨内阁”。)一想到这里,很多大臣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了,纷纷要求立大皇子为太子。
“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
“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
……
……
……
“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
跪下请求的人越来越多,一会之间大臣便都跪了下来,即使极个别心里不情愿的人也识趣的跪了下来,在大家几乎都支持且皇上也有意愿的情况下再反对就实在太不明智了,这点政治智慧还是有的。
“哈哈,好,既然大家都支持,那就立照儿为太子。王岳,拟旨。”
“是。”
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大皇子朱厚照半岁能言,未及一岁便能诵,惊为天才,经皇上与众位大臣商讨一致同意立大皇子朱厚照为太子。
还在坤宁宫呼呼大睡的朱厚照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立为太子,估计就是知道了,他也不会太过激动,因为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在历史上朱厚照就是在这一年也就是孝宗五年被立为太子的。 ↑返回顶部↑
“真的。”朱佑樘喜悦的说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好、好、好,”听到朱厚照又背了一遍,朱佑樘连说三个好来表达他的喜悦之情。“照儿,你可愿成为太子?”
听到朱佑樘的话,还在笑着的众人立马停了下来。朱佑樘刚才说的话太令人惊讶了,这是之前谁都没有想到的。就算刚才朱佑樘说要奖赏大皇子,众人也没有把这和立太子想到一起。但现在朱佑樘这么一说,众人都觉得太突然了,实在是太突然了。
而朱佑樘说出立朱厚照为太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近几个月来上书要求立朱厚照为太子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是就几位大臣上书或许他还可以驳回,但是现在朝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上书要求朱厚照为太子,而他目前也就只有朱厚照这么一个儿子,立太子肯定是立朱厚照了。并且最近半年来他通过对朱厚照的观察也发现朱厚照天资聪慧,是立储的理想人选。所以他刚才说出那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今天的背诗只不过是个引子而已。
“照儿,你可愿意?”看他不回答,朱佑樘又问了一遍。
“父皇,当太子有好处吗?”朱厚照奶声的问道。(真是明知故问啊。)
“哈哈,有,好处多着呢。”朱佑樘高兴的说道。
“那我愿意。”
“好,明日我就下旨。”
“谢皇上。”听到朱佑樘的话,张氏立马抱着朱厚照跪下谢恩。
看到张氏众人也都跟着跪了下来。不过大家的脸上都浮现着笑容。
“爱妃,请起。”
第二天,早朝。刚一开始上朝孝宗便当着大家的面宣布了太子昨天背出一首诗的事情。接着提议立朱厚照为太子,让大臣们商量一下。听到这个消息,这些大臣们立马便沸腾起来。
这些大臣们此刻的心情几乎都是激动与喜悦并存,不管是今天刚听到消息的人,还是昨天就已经通过自己渠道听过这个消息的今天得到最终确认人现在的心情几乎都是激动与喜悦的。大皇子是一个天才,这是此刻每一个人得想法。如果立这个天才皇子为太子,在找几位知识渊博、能力卓越的大臣来教导他,那么既今上之后大明就将再出一个明君,他们也将在明君的带领下实现心中报复,流芳千古。(孝宗时期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忠君为国,清廉耿直的。此时的内阁在明朝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历史上著名的“三杨内阁”。)一想到这里,很多大臣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了,纷纷要求立大皇子为太子。
“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
“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
……
……
……
“请皇上立大皇子为太子!”
跪下请求的人越来越多,一会之间大臣便都跪了下来,即使极个别心里不情愿的人也识趣的跪了下来,在大家几乎都支持且皇上也有意愿的情况下再反对就实在太不明智了,这点政治智慧还是有的。
“哈哈,好,既然大家都支持,那就立照儿为太子。王岳,拟旨。”
“是。”
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大皇子朱厚照半岁能言,未及一岁便能诵,惊为天才,经皇上与众位大臣商讨一致同意立大皇子朱厚照为太子。
还在坤宁宫呼呼大睡的朱厚照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立为太子,估计就是知道了,他也不会太过激动,因为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在历史上朱厚照就是在这一年也就是孝宗五年被立为太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