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2 / 3)
俞善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俞老头的神色,见他果然极力在遮掩自己的惊讶,还听得越来越认真,便放心继续说道:
“若他以后有幸能考上进士,出仕做官,赡养费就再翻一倍,一年四十两,这个钱,由我来担保,只要您和祖母在世一天就不会中断。”
堂屋里一片寂静,连俞信这个当事人都没有出声。
俞怀安皱着眉头左右看看,叹了口气,干脆还是自己开口:“善姐儿,你说的这个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说句不好听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咱们暂且不说考上进士以后做官的事,人都说穷秀才、穷秀才,哪怕信哥儿考上秀才,一年能不能赚来十两都成问题,你叫他该怎么付这笔钱呢?”
俞善还没说话,俞信就站出来认同姐姐的决定:“大堂伯,我同意了。姐姐这样安排,想必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
俞信现在最信重的人就是姐姐俞善,他亲眼看着姐姐是怎么一步步挣下如今的身家,虽然他不像姐姐那样能干,但是既然姐姐觉得他能做到,就一定能行!
俞老头抽出烟袋,点燃狠狠的吸了一口,在缭绕的烟雾中拉长了声音道:“这个数儿……少了些吧,善姐儿一张方子就值多少钱?那山上的牛场又值多少钱。”
原来还是惦记着这些呢。
俞善笑眯眯的说:“哦,那些都在我的名下,与信哥儿没有半分相干。”
“嘶……”俞老头一惊,被烟锅烫着了手,着急道:“信哥儿才是二房男丁,你一个早晚要嫁出门的姑娘家,怎么能霸着家里的产业呢?”
就算那些产业不归老宅,归信哥儿也行啊,不还是姓俞?死丫头就是死丫头,连亲弟弟也不让。
“祖父这话说得,叫人不明白了。”俞善早就过了跟俞老头生气的劲头,笑得坦然自若:“这些产业都是我挣来的,在我名下有什么稀奇呢?”
偏偏这时候,最该出来争抢的俞信也笑呵呵的点头赞同道:“没错,都是姐姐的。我一穷二白,除了一座宅子,八亩地之外,什么都没有。不过祖父放心,我会好好念书的,争取早点儿孝敬您一年四十两银子。”
俞老头已经完全不想说话了,这大饼画得挺好,想要吃到嘴里可就太难了。
可就算这样,总比没有的强。心底深处,俞老头也知道,哪怕是俞信一个六年后的承诺,有了俞善打包票,也是一个可靠的承诺。
既然双方都没有意见,在村长俞怀安,族长俞茂山的见证下,俞老头跟俞信重新订立了一份赡养的契书,内容就是刚刚俞善所说。
将签字画押的契书仔细收好,俞老头难得给了姐弟俩一个笑脸:“信哥儿好好念书,祖父等着你一年四十两的孝敬。”
俞善听了简直无语望天:行吧,也勉强算是一种美好祝福吧。
只希望有这么一根萝卜在前面吊着,俞老头能约束老宅的人,不要时不时跳出来找存在感。
俞老头回到老宅,几房人都已经急得团团转了。
等待多时的赵老太围上来,急切的追问道:“怎么样?他们答应帮忙了?”
俞老头默了一瞬间,见众人都眼巴巴的望向自己,心一横回答道:“族里要把老四除族了。”
牛四婶一听,绝望的两眼一翻,瘫倒在地上,义哥儿也吓得哭喊起来。这些天他也黑瘦了不少,没有了装满糖块的荷包,身上的绸子衣裳变成了乡间常见的麻衣,银项圈跟长命锁都不见了踪影。
赵老太急了:“那老四说得花钱买罪的事情呢?死丫头肯出钱吗?县城的宅子呢,她退回来了吗?”
“那叫赎刑。”俞老头顿了顿,干咳一声,摇头沉声道:“老四也该吃些教训了。县城的宅子……”
对啊,县城的宅子他连提都没提出来……俞老头下意识摸摸怀里似乎还滚烫的契书。
他也怀疑信哥儿单靠那八亩地,很难付得出商议出的赡养银子。当初二儿子倒是考上秀才了,不还是花得比赚得多?
就算信哥儿天赋过人会读书,那笔赡养银子恐怕还是得靠俞善那死丫头出。
宅子在手里的时候,老四一年也就拿回来二十两,还要找诸多借口弄回去一些,现在真要因为宅子跟善丫头闹翻,太不划算了吧?
俞老头没好气的说:“宅子的事情不说了,本来也是二房的宅子,就当还给二房了吧。” ↑返回顶部↑
“若他以后有幸能考上进士,出仕做官,赡养费就再翻一倍,一年四十两,这个钱,由我来担保,只要您和祖母在世一天就不会中断。”
堂屋里一片寂静,连俞信这个当事人都没有出声。
俞怀安皱着眉头左右看看,叹了口气,干脆还是自己开口:“善姐儿,你说的这个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说句不好听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咱们暂且不说考上进士以后做官的事,人都说穷秀才、穷秀才,哪怕信哥儿考上秀才,一年能不能赚来十两都成问题,你叫他该怎么付这笔钱呢?”
俞善还没说话,俞信就站出来认同姐姐的决定:“大堂伯,我同意了。姐姐这样安排,想必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
俞信现在最信重的人就是姐姐俞善,他亲眼看着姐姐是怎么一步步挣下如今的身家,虽然他不像姐姐那样能干,但是既然姐姐觉得他能做到,就一定能行!
俞老头抽出烟袋,点燃狠狠的吸了一口,在缭绕的烟雾中拉长了声音道:“这个数儿……少了些吧,善姐儿一张方子就值多少钱?那山上的牛场又值多少钱。”
原来还是惦记着这些呢。
俞善笑眯眯的说:“哦,那些都在我的名下,与信哥儿没有半分相干。”
“嘶……”俞老头一惊,被烟锅烫着了手,着急道:“信哥儿才是二房男丁,你一个早晚要嫁出门的姑娘家,怎么能霸着家里的产业呢?”
就算那些产业不归老宅,归信哥儿也行啊,不还是姓俞?死丫头就是死丫头,连亲弟弟也不让。
“祖父这话说得,叫人不明白了。”俞善早就过了跟俞老头生气的劲头,笑得坦然自若:“这些产业都是我挣来的,在我名下有什么稀奇呢?”
偏偏这时候,最该出来争抢的俞信也笑呵呵的点头赞同道:“没错,都是姐姐的。我一穷二白,除了一座宅子,八亩地之外,什么都没有。不过祖父放心,我会好好念书的,争取早点儿孝敬您一年四十两银子。”
俞老头已经完全不想说话了,这大饼画得挺好,想要吃到嘴里可就太难了。
可就算这样,总比没有的强。心底深处,俞老头也知道,哪怕是俞信一个六年后的承诺,有了俞善打包票,也是一个可靠的承诺。
既然双方都没有意见,在村长俞怀安,族长俞茂山的见证下,俞老头跟俞信重新订立了一份赡养的契书,内容就是刚刚俞善所说。
将签字画押的契书仔细收好,俞老头难得给了姐弟俩一个笑脸:“信哥儿好好念书,祖父等着你一年四十两的孝敬。”
俞善听了简直无语望天:行吧,也勉强算是一种美好祝福吧。
只希望有这么一根萝卜在前面吊着,俞老头能约束老宅的人,不要时不时跳出来找存在感。
俞老头回到老宅,几房人都已经急得团团转了。
等待多时的赵老太围上来,急切的追问道:“怎么样?他们答应帮忙了?”
俞老头默了一瞬间,见众人都眼巴巴的望向自己,心一横回答道:“族里要把老四除族了。”
牛四婶一听,绝望的两眼一翻,瘫倒在地上,义哥儿也吓得哭喊起来。这些天他也黑瘦了不少,没有了装满糖块的荷包,身上的绸子衣裳变成了乡间常见的麻衣,银项圈跟长命锁都不见了踪影。
赵老太急了:“那老四说得花钱买罪的事情呢?死丫头肯出钱吗?县城的宅子呢,她退回来了吗?”
“那叫赎刑。”俞老头顿了顿,干咳一声,摇头沉声道:“老四也该吃些教训了。县城的宅子……”
对啊,县城的宅子他连提都没提出来……俞老头下意识摸摸怀里似乎还滚烫的契书。
他也怀疑信哥儿单靠那八亩地,很难付得出商议出的赡养银子。当初二儿子倒是考上秀才了,不还是花得比赚得多?
就算信哥儿天赋过人会读书,那笔赡养银子恐怕还是得靠俞善那死丫头出。
宅子在手里的时候,老四一年也就拿回来二十两,还要找诸多借口弄回去一些,现在真要因为宅子跟善丫头闹翻,太不划算了吧?
俞老头没好气的说:“宅子的事情不说了,本来也是二房的宅子,就当还给二房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