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寒门崛起 第3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甭管咋说,缺胳膊少腿也好,不会写画圈代替也好,郭建设就这么硬着头皮,好歹把帐给记完了。
  可把他给难为的啊,出了一脑门的汗。
  赶紧说孩子们:“你们几个好好上,从你们上学开始,咱家记帐的活儿就交给你们了,大丫,你是老大,先交给你来写。”
  大丫郑重其事的点点头,她心说,记账的事七丫最适合,但是七丫不是还没上学嘛,自己先记着,等七丫上学了再交给七丫记。
  为什么这样想,因为大丫觉得记账是有能耐的事情,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事就得交给有本事的人做。
  她这会儿责任重大,怕自己整不好,就想起二大爷说的话,跟郭建设商量:“爸,二大爷送书回来的时候,说找人先学着课本,如果学得好,我们就可以上二年级,再好一点就能直接上三年级,到后面还可以跳级!”
  那这肯定是大事啊!
  要是大丫二丫她们能跳一级,就能少耽误一年,跳两级就少耽误两年!
  郭建山跟张秋果商量:“不知道二爷睡了没有?咱去找他问问?”
  白天要卖鱼,还要捉鱼,得了空还得收拾家里承包的河,树枝子,烂瓦罐子,烂砖头瓦片子,都得清理,就连河底下,郭建设都打算清理一遍。
  他只有晚上能有时间,这个点估计二爷还没睡。
  他说的二爷不是亲的二爷,是家里近门的亲戚,二爷跟郭建设的爷爷是一个老太爷,也就是二爷的爹跟爷的爷是一个爷的。
  反正啊,虽然有点远了,但两家是亲戚,跟别人不一样,有血缘关系的。
  郭建设的二爷也就是大丫她们的二老太爷,他是郭庄小学的语文老师,郭庄比较大,一个村几乎全是姓郭的,政府给建了一所小学,附近三个村的孩子都在郭村小学念书。
  说是收四个村的学生,另外三个村加一起也没有郭庄一半的人多,不然小学咋会建在郭庄!
  郭庄虽然人多,但是本事人不多,村里在小学教书的一共就俩老师,一个是二老太爷,另一个离得远。
  这个远不是距离远,是血缘关系远,不好开口求人家,开口人家也不一定答应。
  求人不能空着手,郭建设拿出家里唯一的一瓶酒。
  这酒哪来的,前段时间集上来了一个摆摊套圈的,七丫给套来的。
  每次有摆摊套圈的都会很热闹,但是大部分套不住,套住也是不值钱的东西,可架不住大家喜欢套,万一套着了呢?
  郭建设和张秋果卖鱼,三丫不敢带着妹妹看热闹,怕人挤人把妹妹丢了。
  结果七丫不干,非要看热闹,张秋果就停了手里的活,让三丫迟鱼,她带着七丫去看看。
  结果七丫看了不算完,还非要套圈。
  这孩子从来没要过啥,张秋果看她真喜欢,咬咬牙,掏钱给她套了。
  五毛钱买了三个圈。
  她把七丫放在地上,把圈给七丫,一边跟孩子笑一边心疼,五毛钱一眨眼就要没啦。
  结果呢,七丫歪着脑袋,随手一扔。
  哎?套到了最后面一排,是一瓶白酒,又一扔,又一瓶白酒,最后一个还是白酒。
  旁边还有人出主意:“女娃她妈,我掏钱给你娃扔,扔中了咱对半分。”
  结果套圈的老板生意不做了,把酒给她,收摊了,跑了,再也没来过阳西镇集上摆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