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节(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两税法带来的好处,一是在原有的税法上简化了税目,杜绝了官吏作弊的可能,使百姓的负担也减轻,更重要一点,对于上层的管制,对于梁帝崇儒学,两族统一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如今按着荣王这样的做法来,只用武力压制住了百姓,但百姓心不服,长此下去,不但不能使两族统一,只会使两族的仇恨越拉越深,待到无法修复的地步,便是百姓鱼死网破的时候。
  宋青宛一向嘴利,完颜宏知道,所以每次宋青宛说话,他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但也没有用,还是说不过宋青宛,这次也一样,他又动容了,‘乱我心智者死’,偏偏她不只一次乱他心智。
  宋青宛话停,旁边的贤夫终于侧过头来,他摸了摸长须,目光凌厉的在宋青宛身上扫过。
  宋青宛说完,宋洐君又接了话,把前朝税制的一些弊端,以及大梁走后,刘家统治的魏国也说了一遍,那时第一年征税,上头就派了一个知州大人的远方亲戚,先是贪百姓的重量不说,还不讲道理的随便打人,打死百姓的事也时有发生。
  至少宋大郎的腿便是那样废掉的,一生成了瘸子不说,家里因为多缴税粮的事,一家人还没有过个好年,所以在魏国统治的时候,百姓并没有讨到好的。
  中原人统治中原人也未必就好,九黎人来到中原,若是仁君,两族统一,不分彼此,律法当前一视同仁,九黎人其实也未必就不好的,于百姓来说,要的是国泰民安,再接地气一点,就是能吃顿饱饭,不饿肚子,还有些余粮能送孩子识字。
  在宋青宛和宋洐君两人的轮番上阵下,完颜宏一句话也没有说,不过脸色却是不好看的。
  由于忽然说起了这个话题,一行人就在官道上停留了下来。
  直到两人说完,完颜宏语气冷冷的问:“都说完了?”
  宋青宛和宋洐君点头,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完颜宏回身,看向贤夫,“贤夫,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171章惹恼荣王
  贤夫没想到荣王会这么问他,明明跟他走南闯北了这么些年,这个时候却居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里是他的家乡,这里有他的祖宗,虽然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族抛弃,流放到了塞外,遇上荣王,他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可是一回到家乡,他还是止不住的眷念。
  他不能眼看着暴戾的荣王把他的家乡给毁了,可是他知道他劝不动的,劝他只不过招来杀人之祸,不只他会保不住性命,连跟他有关联的亲人也留不住性命。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走上了极端,他咬着牙造了反,但他真的不想的,以至于那次他就这样么轻意的让荣王给抓住,依着他这么多些的谋臣地位,又何至于这么简单。
  “贤夫怎么不说了。”
  贤夫猛的跪了下来,“殿下,臣有衷情,还望殿下借一步说话。”
  完颜宏无可无不可与贤夫来到一棵大树下。
  贤夫指着底下的棉田说道:“殿下,您觉得今年的收成如何?”
  完颜宏点了点头,“收成应该不错。”
  “今年一定是个丰收之年,但是这些都是众百姓的功劳,而这功劳最终归功于一人,那就是宋姑娘。”
  “为何?”完颜宏挑眉,莫非贤夫也被她给说服了?完颜宏觉得头痛,她倒是好一张利嘴,连贤夫都替她说话了。
  贤夫跟了完颜宏这么多年,完颜宏的一眼神他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不紧不慢地接着说道:“因为年前给百姓发粮发肉的事,百姓记得殿下的恩惠。”
  “恩惠?”完颜宏耻笑,“本王并没有要人记住这恩惠,只不过是本王一时心起而已。”
  “可是就是殿下的一时心起,百姓们才觉得有了盼头。”贤无接着道:“殿下可曾知道当年的大梁为何被刘家造反离开了中原?”
  “成王败寇,只能说当年我父皇太过粗心,没有斩草除根。”
  “圣上英名,不会不懂其中之道理,但圣上并没有杀了刘太章,一是为了借这些人稳住中原人,二是圣上看得长远,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圣上要完整的统治中原,只有把两族统一,一视同仁,不分彼此,甚至让两族联姻,上至圣上,下至百姓,只需等十年,十年之后,两族的下一代出生,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不分彼此。”
  “到那时,圣上才能坐稳这江山,所以那时候的刘太贤是杀不得的,而今殿下所做所为,却有违背圣上之意,二次入主中原,望殿下吸取教训,三思而后行。”
  贤夫这一次与以前每一次都不同,说得是勤勤恳恳,连完颜宏都是第一次看到他这个模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