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从农家子到跨国经营新星(4000字)(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航倒是笑了。
  哪有这么可怕?
  首先,中国人也并非天性勤劳的。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刚刚改革开放时,一些应邀来华的国外专家对中国国营企业工人的最大印象,就是懒惰,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要三个人干;不管任务有多急,午睡时间雷打不动……
  只不过,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改造,中国的所有产业都几乎是被制造业“改造”了——饭店的服务员要做广播操,白领要参加拓展洗脑,互联网公司还有首席价值官……无论是华为比亚迪,还是bat,所有企业都是按制造业进行管理,核心都是“更高的效率、更统一的质量、更低的成本”。
  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国年轻人,特别是从90后进入职场开始,也跟美国年轻人一样,对这套管理模式嗤之以鼻了。他们简单地追求“996”,做不到的企业就是资本家的剥削……
  “嘉谷尊重员工的个性,也从不强求员工加班加点。但是,嘉谷的制度是公平的,愿意付出更多的员工,自然也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王航解释道。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肯往死里干,钱会有的,向上的机会也会有的——事实上,能做到这一步的嘉谷,已经是“最佳雇主”了。
  在嘉谷中,他从来就不是天分最好的员工;而他能爬到今天这一步,靠的就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跟他一样的还有驻扎在沙漠开荒的魏明,几乎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在嘉谷体系内晋升。可以说,嘉谷的制度也正是为这些人所准备的。
  塞尔西还是不能理解这些仿佛浑身上下都充盈着无穷能量的中国人,但是,正如所以的老板都喜欢积极的员工一样,他还是被王航的工作态度折服了。
  很自然的,王航成为了第一个在高鸿被授予重任的嘉谷人。
  他将带领一个小组,到伊利诺伊州与大豆农场主确定新的订单并建立新的业务联系——今年美国大旱,粮食产量大跌,各大粮商对于粮源的竞争加剧。
  这又何尝不是一个融合的标志呢?
  并不是两家公司的制度完全趋同才叫融合,只要双方能在理念上达成共识,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融合了。
  “公平”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点。起码,美国并非是欧洲那些养懒汉的福利国家不是?美国梦的核心,不就是“只要有平等的机会,努力就能过上好生活”吗?
  自然而然的,王航的表现,也进入了齐政的眼帘。
  按照他的进步幅度以及进取心,齐政看好他能成为嘉谷国际化团队的核心人物,以嘉谷的海外战略来看,他无疑是未来嘉谷巨头的重要候选人。
  因此,齐政也亲自加入了王航的团队,以近距离观察他的表现。
  在广告宣传中出现的美国农民,带着牛仔帽,硕大的个头,坐在更硕大的拖拉机里,单手扶着方向盘,对着镜头露出爽朗的笑容。
  但今年的美国农民笑不出来了。
  一路上,他们能看到因过分干热而无法进行收获的枯萎的大豆田;能看到长得又矮又小,既长不出玉米穗,叶子也枯黄的玉米地;能看到一块块褐色的几十英亩的草场甚至都养不活一头牛的牧场……
  “超级干旱”的威力暴露无遗。
  王航不知道其中也有身边老板的功劳,他只是冷静地分析道:“对于美国豆农来说,一年的干旱还不可怕,因为有保险赔付,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他们最怕的,是连年的干旱,或者连年的大丰收。”
  “前者我可以理解,但后者是为什么?”
  “哦,我说的大丰收,是全球大豆的连年大丰收。因为这样一来,大豆价格可能会跌破豆农种植成本线。对于豆农而言,跌破种植成本线就意味着破产。毕竟,按照美国大豆种植环节,大部分农民会先通过贷款购买种子、肥料,再通过收成出售获得收入来偿还贷款……”王航顿了顿,微微一笑:“我觉得这是个机会。”
  王航很快就让齐政见识到了他全面的能力。
  首先,他是根据高鸿在伊利诺伊州的运输线路以及运力最高效的安排,来选定合作的农场范围。
  内陆运输和海洋运输是大豆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这两个环节,绝大部分都是由国际大粮商控制,当事实上的“垄断”形成后,顺者昌逆者亡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大豆收购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大粮商们不约而同地压缩小型粮商们的生存空间。高鸿也是其中的一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