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我看上了你家的猪肉(3/3)(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养猪场的规模扩大后,需不需要为猪肉建立起单独的品牌,成为了嘉谷争论的重点。
  齐政理解众人的想法。
  就是想将嘉谷的猪肉做成“高富帅”——“高”是指定位和价格;“富”是指高利润;“帅”是指从产品品质、品相到内外包装都要靓丽诱人。
  但这不是重点。
  “品牌肯定是要建设的,但我觉得重点是,现阶段需不需要建立起单独品牌。”齐政概括道。
  农业品牌是个很迷惑的概念。
  齐政一直觉得,农业就是农业,农产品加工出来终端快消品才是工业。
  两者的差异就在于,农业的规模建立在品质基础上,快消品的规模才是建立在品牌基础上的。
  有一种说法:“农业没有品牌,谁把农产品一定要做出了品牌来,那是有钱烧的。”
  虽然极端,其实不无道理。
  什么是品牌?
  特定的符号,特定的内容在消费者那里的无穷无尽的联想,就是品牌。
  没有特定的符号和特定的内容,你就是一个产品;如果没有消费者的积极参与,你就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牌子;如果没有人给你无尽的联想,那你的品牌也就没有了增值空间,也没有了衍生意义。
  很多农业企业,非常渴望打响知名度,带出销量,以至于四处寻找高手,渴望得到指点和策划,一夜出名。
  现在嘉谷里持这样观点的人并不少。
  也不能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只是说,时机合不合适的问题。
  这是因为,食材,替代性很强。
  食材本来就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所以我们的舌尖才会有丰富无比的美味享受。
  但同样的,食材就很难给消费者一定要消费本产品的理由了。
  因为即使是同一类食材,也会有不同的风味。
  五常大米口感美妙,难道盘锦大米不也香甜适口吗?我为什么一定要吃五常大米?清远鸡肉质嫩滑,难道文昌鸡不也滑腻鲜香吗?我为什么一定要吃清远鸡呢?
  所以很多时候,单纯的品牌,如果没有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跟没有品牌一个样。
  特色农产品是最容易形成品牌的——因为特色。
  然而,特色农业天生就是有一个规模(地域)限制——同样因为特色。
  小体量的东西容易做精,做到极致。
  一旦上规模后,品质很容易大面积地退化或者下降,然后就变得没有特色了。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现在嘉谷的做法,就是反其道而行,将大众产品做出特色。
  虽然嘉谷众人不知道是灵阵的效果,但道理是明白的。
  就以养猪场为例,选用的“杜长大”外三元品种,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商品猪品种,但是嘉谷硬是将其养成了土猪的风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