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82)(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他要是种出来了,就是独一份的,肯定不愁卖。
  再说,猫儿说了,还能顺带养鱼,就算藕没种好,还有鱼可以买,总归亏不了本的。
  好,我觉得这个主意特别好,我就种藕了,顺带养鱼,大嫂二嫂,你们的鸭子也能放我塘子里。连荷塘在哪都还没定下来,他就已经先安排好了。
  沈鱼连忙叮嘱:混养还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刚开始养的时候肯定不能放鸭子一起进去,鸭子会吃掉鱼苗,还有鱼的种类也得好好选选,回头我找人了解一下,不行的话,你就先干一样。
  我等你消息,我愿意学。
  不说还好,知道可以两样一起养,沈安兴已经把心横在上面了,铁了心的要荷塘养鱼。
  那你要继续学字啊四叔。沈鱼坚持不懈劝学:不然回头我寄资料回来,你都不认识,还得让壮壮和虎妞给你念。
  沈家长辈被沈鱼描述的场景吓得一个激灵,他们多多少少都上过扫盲班,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
  但时间久了不用,就忘的差不多了。
  之前两老发现家里出了个读书种子,激动之下,回来逼全家上下上进,一个个的,几十岁的人了,还被爹妈逼着认字,怪难为情的。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下来,还是有一些效果的,就是不太明显。
  现在听沈鱼这么一说,众人心中都升起一股急迫感,学习真的是很有必要,不说别的,资料一定要能自己看,这可关系到家里能不能挣钱!
  都找到了合适的路子,大家都很高兴,跃跃欲试。
  家里人多,不缺人种地,正好能腾出人手开发副业,累点儿不怕,只要能挣钱,就不怕累!
  热热闹闹讨论了一番,沈鱼把需要的资料都记起来,等回去之后就会找人咨询,有资料也寄回来。
  离别终会到来,离开的那天,家里人一路送出去。
  来的时候只背了个挎包,走的时候,他奶和伯母继母,差点儿给收拾出几个大行李包,连房梁上的腊肉都想给他装两块。
  沈鱼哭笑不得,连声说拿不下了。
  沈奶奶一想,她坐过火车,人那么多,肉都要挤掉了,她猫儿这么文弱,一个人哪拿的了这么多东西。
  节俭了一辈子的老太太,第一次准备奢侈一把:啥都不带了,回头给你寄过去。
  别的不寄,这两块腊排骨也一定要寄,猫儿可喜欢喝她做的土豆腊排汤,能喝两大碗呢。
  爷爷,我说的那事走之前,沈鱼还有些不放心的问。
  沈老爷子挥挥手:放心,我记着了,咱家这么多人呢,啥事都能办好,你好好念书,别为我们挂心。
  我回去就找资料找人打听
  沈老爷子发话:我督促他们学习识字,不上进的人不配发财。
  沈大伯等人:
  沈鱼:好的吧,有爷爷在家,真的特别安心呢。
  他要去县城坐车,他爸送他过去,回头再把自行车骑回来。
  董三林沉默地把沈鱼背包递给他,憋出一句:哥,路上注意安全。
  沈鱼在他头上呼噜了一把:知道了,你好好学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