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吴院长当初做博士生导师,选人时原则就是宁缺毋滥,经常招生季过了,也看不上什么人,但是对自己的学生又是出了名的好。
  惜才之心,自然不会用在庸人身上。
  乔御的简历十分辉煌,足够秒杀10000人里的9990个,但是,这也改变不了,这个计划要求被提名人年龄35以下,学历博士及以上的事实。
  乔御,大学本科还没毕业,换句话说,他的最高学历才高中。
  若非数院强推,再加上生科院从中斡旋,这个档案名单,都未必能通过校级审核。
  这也是沈从斌把这10个人招来开会的原因。
  “按理说,名额分到学校头上,只要差不多的,我们这也就批准了。”沈从斌道,“但是乔御这个学历吧,实在和规矩有所不符合。我个人,其实是倾向于通过的,但是又怕以后上面问话,所以特地找你们来问问……”
  底下的诸位教授顿时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
  “这么多年,都说我们国家留不住人才,好好的科研人员养出来,放出去留学,就拿了绿卡换了国籍。为什么?放眼全世界,以我们的经济体量来讲,对研究学者的待遇,基本上是最差的。”一位中年教授慷慨陈词,“之前袁院士拿了国家500万奖金,都有那么多人心生不满。难道我们的科学家就要饿着肚子搞科研,才配得上寒窗苦读30年?”
  “所以,我认为,不需要在乎这么多形式主义。只要是人才,我们就要代国家留住他。”
  但场内,也有不同的声音。
  “当初为什么限定学历,外人不清楚,你们难道还不清楚吗?这里人少,我也推心置腹和大家说几句。今年,你把本科学历都还没有的乔御放进来了,明年,哪位高校院长的研究生儿子,论文发表得也不错,想进来,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博士生里的水货也不少。哪怕是常青藤的博士,没那个脑子,也只有文凭好看罢了。”之前说话的教授据理力争。
  “什么叫只有文凭好看?那么多做科研、做学术的,你能说每个都有天赋吗?”
  某个家里闺女只有文凭好看的教授感觉自己被冒犯了。
  ……
  ……
  眼看话题歪了,沈从斌连忙装作烟盒掉地上了,弯腰捡起顺便打断了谈话。
  “李院士,您怎么看呢?”沈从斌问。
  李东伟的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最后交叉握在一起:“这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按理说,我是不该发言,影响大家选择的。”
  “双方说的,其实都有道理,我知道大家都是为了华国好,不需要这样互相指责。你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还在会议室吵成这样,像什么样子?”
  “不过呢,我了解到,乔御同学母亲是某港资公司董事,家呢,也在天海,天海房价多贵,也不用多说了吧。”
  “‘万人计划’的设立初衷,是让那些迫于生计的年轻学者,能感受到来自国家的关爱。对不对?”
  “乔同学家里已经很有钱了。从学术上,他的成绩是无可指摘的,但是,他还年轻,也没有住房和经济压力,未来有很多项目可以等着他。”
  “但我们其他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者,就很需要这笔奖励了。”
  “而且啊,文件上,对被提名人的要求就摆在这。我们也该按照规矩做事,对吧?国家给我们权力,不是让我们滥用的。”
  此言一出,在场不少人都面露沉思之色。
  沈从斌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匿名投票表决吧?刚好,在场的人数也是单数。”
  几分钟后,沈从斌拿到了结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