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商业可强国(2 / 4)
“那我问赵公一句,商贾追求的是什么?”
赵杲有些不悦地说道:“当然是利益了!”
“如果天下多数人都为商贾,那利润最大的,会是什么?”
“这还用说?到时候粮价上涨,利润最大的,肯定就是粮食啊?”
“嘿!”赵元笑道:“利润最大的是粮食,那素来以追求利润的商贾。
看到粮食有利可图,难道不会大力栽种粮食,谋取暴力吗?”
“你——”赵杲一愣,心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啊!
可……总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商贾追逐利益,当然是没有问题的,朝廷可以收取丰厚的税收。
这是其一。”
赵元继续说道:“其二,朝廷从商贾手中收取到了钱财以后,如果担心粮食遭受控制。
那朝廷为什么不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赵杲心里一惊,完全没有听说过这样新鲜的词语啊。
赵元点头:“不错,就是宏观调控,我此前说的商贾逐利,哪种东西利润丰厚,他们就会去追逐那种东西。
这叫做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
而宏观调控,则是朝廷需要做的事情。
粮食价格低廉的时候,朝廷就以超过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
保证老百姓不吃亏,那自然就有人继续栽种粮食。
高价收购的粮食,就可以囤积国库中,防备灾年,或者有人恶意调控粮食价格。
那收购粮食的钱,从什么地方来?
就是从商贾手中来的。
高额税收之下,商贾依旧有利可逐,这才是良性循环。
如此一来,朝廷就居于高处,调和人间阴阳平衡。”
赵杲迟疑了一下,摇头道:“可话是这样说,那朝廷依靠什么富有起来?
商贾收来的钱财,过过手,就已经到了老百姓手中去了。”
赵元道:“可粮食这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却到了朝廷国库中存着。
人们不都常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吗?”
“可遇到灾年,不就全部都使用出去了吗?”
“那能遇到那么大的灾年?”赵元轻咳一声,“赵公想想看,除了朝廷从民众手中收取的税收。
还有民众手中自己卖给朝廷的粮食,那样的话,民众手中有粮又有钱。 ↑返回顶部↑
赵杲有些不悦地说道:“当然是利益了!”
“如果天下多数人都为商贾,那利润最大的,会是什么?”
“这还用说?到时候粮价上涨,利润最大的,肯定就是粮食啊?”
“嘿!”赵元笑道:“利润最大的是粮食,那素来以追求利润的商贾。
看到粮食有利可图,难道不会大力栽种粮食,谋取暴力吗?”
“你——”赵杲一愣,心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啊!
可……总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商贾追逐利益,当然是没有问题的,朝廷可以收取丰厚的税收。
这是其一。”
赵元继续说道:“其二,朝廷从商贾手中收取到了钱财以后,如果担心粮食遭受控制。
那朝廷为什么不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赵杲心里一惊,完全没有听说过这样新鲜的词语啊。
赵元点头:“不错,就是宏观调控,我此前说的商贾逐利,哪种东西利润丰厚,他们就会去追逐那种东西。
这叫做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
而宏观调控,则是朝廷需要做的事情。
粮食价格低廉的时候,朝廷就以超过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
保证老百姓不吃亏,那自然就有人继续栽种粮食。
高价收购的粮食,就可以囤积国库中,防备灾年,或者有人恶意调控粮食价格。
那收购粮食的钱,从什么地方来?
就是从商贾手中来的。
高额税收之下,商贾依旧有利可逐,这才是良性循环。
如此一来,朝廷就居于高处,调和人间阴阳平衡。”
赵杲迟疑了一下,摇头道:“可话是这样说,那朝廷依靠什么富有起来?
商贾收来的钱财,过过手,就已经到了老百姓手中去了。”
赵元道:“可粮食这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却到了朝廷国库中存着。
人们不都常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吗?”
“可遇到灾年,不就全部都使用出去了吗?”
“那能遇到那么大的灾年?”赵元轻咳一声,“赵公想想看,除了朝廷从民众手中收取的税收。
还有民众手中自己卖给朝廷的粮食,那样的话,民众手中有粮又有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