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访尚书救友(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祐樘点头。问道:“枼儿舍得叫他搬走?”
  张均枼轻叹一声。道:“舍不得也得舍得,照儿如今已九岁,早该一个人搬去东宫了。陛下也不能为他破了太祖定下的规矩不是?”
  朱祐樘闻言确是道:“若是枼儿舍不得,我大可为你们母子破例。”
  张均枼淡淡摇头,道:“臣妾不想照儿日后没本事,事事都依赖陛下。”
  朱祐樘听闻她如此说。便不好再说什么。
  原本朱祐樘同张均枼说,他已命牟斌将程敏政与唐寅、徐经二人下了锦衣卫狱。相信此事不过三日必定能有结果,可用不了三日,此事便已有了结果。
  程敏政虽已年迈,却是一身硬骨头。何况牟斌善待他,只是同他磨磨嘴皮子;唐寅家贫,自小吃惯了苦头。而后受点刑罚,也断不会屈打成招;可那徐经就不同了。
  想那徐经是富家子弟。自小便是娇生惯养,哪里吃得了一丁点苦头,牟斌不过是命人恐吓几句,他便将什么都招了。
  原本他与唐寅二人确实不曾以重金贿赂程敏政,只是唐寅得了乡试主考官梁储的赏识,得以与程敏政结识,而他与唐寅进京之后,曾前去拜访过程敏政,唐寅曾以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只不过他求的,并非此回会试的试题,不过是以往试题的范文罢了。
  而程敏政非但给了他们二人以往几届的试题范文,还给唐寅的诗集抒写序章。
  虽说在会试前后不久前去拜访主考官本就是不对,可此事怎么也不能算作贿赂主考官呀!何况此事如今闹得这么大,这也是他们二人万万没想到的。
  可在朝廷看来,拜访主考官实在是考试之最忌,何况如今坊间流言蜚语颇多,朱祐樘为平息一众应届考生之怒,不得已将程敏政与唐寅、徐经三人定罪。原本他们三人应当被处以腰斩之刑,可朱祐樘因程敏政的缘故,便也留他们性命,只是每人五十大板,程敏政被革职,而唐寅、徐经二人,皆被革除士子身份,发配藩江充当小吏,且此生再不得入仕途。
  革除士子身份,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只怕是比死来得更加折磨人,唐寅与徐经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一朝鱼跃龙门,能够踏入仕途,可如今非但不能入仕途,他们连士子的身份都没了,没了士子的身份,他们哪里还能再参见考试。
  莫说是会试,恐怕连乡试的资格也没了!
  唐寅被革除士子身份,又被发配藩江充当小吏,他如今已是无可奈何,自此一蹶不振,可听闻有此事,他的好友祝允明哪里又忍心于此,何况在他看来,唐寅断断不会做出这等有辱斯文之事。
  祝允明自然极想救唐寅,因他的外祖父徐有贞与李东阳是世交的缘故,他便去求了李东阳。
  李东阳身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他的府邸自也不是好进的,祝允明深知外祖父与李东阳故交甚好,便同府上家丁报出了徐有贞外孙的名号,哪知家丁并不理睬,一番软磨硬泡,家丁终于愿意通传。
  祝允明这才得以见到李东阳,而李东阳听闻这祝枝山便是好友徐有贞的外孙,又闻知祝允明也颇具才华,自然赏识有加。
  李东阳问及来意,祝允明自知求他为唐寅说话之事不大好,言语间便是吞吞吐吐,连贯起来便是:“不瞒大人,小生此回拜访,其实是为好友唐寅。”
  “唐寅?”李东阳得知他的来意,方才有所震惊,他只是未曾行色于表,依旧从容,问道:“可是前几日受会试舞弊一案牵累的那个唐寅?”
  祝允明见李东阳对此事还有些印象,自然暗喜,直点头道:“是,大人还记得他?”
  李东阳淡淡一笑,一面又微微颔首,捋着胡须道:“你是来求我为他求情的?”
  祝允明颇是羞愧,便稍稍低下头去,言道:“大人,小生与唐寅一同长大,素来了解他的为人,小生敢以性命作担保,唐寅定然不会贿赂主考官,做出此等伤风败俗之事!”
  李东阳笑着摇了摇头,道:“若说实话,我也不信敏政会徇私舞弊,可此事早已结案,我并非通天本事,你来求我,只怕是要失望而归了。”
  祝允明听闻李东阳如此说,便不免灰心,连李东阳也没有那个本事,那还有谁能救得了唐寅!
  李东阳说罢,望见祝允明黯然模样,继而又道:“我是没本事帮你,可有一个人定能帮到你。”
  “谁?”祝允明瞬间又来了精气神。
  李东阳道:“皇后!”
  “皇后?”祝允明怔住,问道:“大人何故如此说?”
  “皇后在陛下跟前说话一向极有分量,你若能请得动她,那唐寅,必将得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