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异变(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在阅读报纸的过程中,陈运的脑海里也不断浮现出更多的“记忆碎片”。
  这些记忆都是有关于这个世界的,此刻受到刺激,产生了某种联想,纷纷浮出水面,终于让陈运对于这个世界有了个基本的认知。
  总的来说,这个时代有些类似于地球19世纪的欧洲,当然,也存在着许多差别。
  自己目前居住在温顿王国雪福特郡的贝恩市。
  温顿王国与艾斯本、弗莱尔两大王国地理位置接近,其间还存在着数个小国,而“科斯特帝国”则位于大洋彼岸,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制国家,与温顿在殖民地以及九大连岛存在着诸多利益冲突。
  四大国拥有各自独立的信仰。
  温顿王国的信仰神灵为“众星之主”,号称执掌星辰权柄,可以自星体中获取力量,与其余诸国神灵并称“正统”。
  以上是大背景……
  至于自己所在的贝恩市,则位于温顿王国北部,行政层级大概处于仅次于首都的第二阶梯。
  自己的身份“伊泽”在本市“格罗恩斯大学”下属的医学院读书,而艾丽则就读于“斯洛尼亚语法学校”。
  恩,前者是大学,后者可以粗略类比为高中。
  在温顿的教育体系中,学校可以粗略分为“初等”、“中等”与“大学”教育。
  穷人的孩子只能就读于“初等学校”,诸如:平民学校、家庭小学、主日学校、国立学校乃至于济贫院学校等等。
  倘若一切顺利,会在12岁左右毕业,之后进入社会工作。
  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初期请家庭教师进行学前教育。
  在12岁左右进入“公学”、“私立”亦或者“语法学校”等中等教育机构进行为期数年的教育,之后考取大学。
  当然,也有少数入学较早的。
  伊泽与艾丽作为科斯特帝国培养的,试图通过社会途径,进入温顿上层社会的间谍,自然有足够的经费用来读书。
  通过“联想回忆”,陈运记起光是自己就读大学所需的费用就高达每年250-300镑……
  几乎等同于一位高技能的匠人亦或者一名体面的记者全年的总收入。
  恩,在温顿的货币体系中,金镑处于价值顶端,通常以纸币形式出现,也有硬币,用黄金铸造,称为“沙弗林”。
  1金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
  便士作为一种铜币存在多种面额,陈运口袋里的就是这种。
  ……
  “学费竟然这么贵……”
  将报纸放在膝上,陈运有些疲倦地靠在扶手椅中,捏了捏眉心。
  通过对比报纸上的物价进行换算,他粗略估计自己一年花费就要几十万人民币……当然,倘若对比收买一位上层人士的花费……这或许已经算是划算……
  根据记忆,格罗恩斯大学的学生要么是贵族子弟,要么是富商家庭,几乎难觅平民学生。
  而一旦毕业,便几乎等同进入了温顿上层社会。
  这种对学生家庭的有意识筛选让陈运颇为不适应,毕竟在他的意识中,通过勤奋苦学考上名校才是被广泛认可的,最起码在价值观上是这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