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灭蜀(十七)(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或许明军早就做好了布置,只等今年启用。
  这话马良是没有说的。
  关平却急了,道:“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立即出兵支援吗?”
  马良闻言就感觉到头疼了。从兵力上来看,他们完全处在下风,怎么办都是错,或许最大的错误就是今年没有先一步开启战事。
  也许这样做会败得更快,因为明军显然早就做好了准备,但是除此之外马良真的想不到办法。
  关平见他不答,转身就往外跑。
  马良见了也不阻拦,也随后跟着出了大将军府,往城南军营赶去。
  等他赶到军营,就见到关羽父子二人几乎已经决定了出兵增援的计划,急忙阻拦道:“大将军三思啊!襄阳的大军调走,完成的二十万明军随时可能南下,到时候襄阳怎么办?”
  关羽闻言一顿,却仍是坚定道:“陛下安危重于泰山!”
  马良知道是兄弟之情发作,换了个方式劝道:“目前益州形势不明,若是贸然动身,难保不会中了明军下怀。良以为,当遣探骑先行前往打探消息,待明确之后,再行动身。不过,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探骑最好另做打扮。”
  “为何?”
  随即,不用马良解释,关平就将之前马良的猜测说了出来。
  关羽当即就同意了此事,但是对于出兵一事,仍是坚持。
  马良不由大觉头疼,争辩许久,最后也只能同意下来。思索半晌,建议道:“既然大将军坚持,那我们最好将明军南下的消息传到江东。”
  关羽瞬间就领会其意图,赞道:“很好,若是有吴军牵制明军,哪怕只是一部分,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极好的消息。”说着,还握了握拳,显得很是兴奋。
  马良却没有那么乐观。经过和诸葛亮的通信,二人都肯定明军有这一套常人难以理解,速度却奇快的通讯方式,只要襄阳大军离开,在宛城的明军绝对不会坐视,一定会趁势南下,狂攻猛打。而且,入蜀支援一事,马良也觉得没有那么简单。
  不得不说,马良和诸葛亮这样的人确实厉害,料敌先机或许都是贬低。奈何,传讯方式,行军速度,衣甲器械等等,遭到全方位的碾压,再是智计百出也是无济于事啊!
  果然,关羽亲自领兵五万入川支援的消息次日就传到了高顺耳中。
  “传令!”
  “所有人收拾好行装,到我们出手的时候了。”
  ……
  刘巴说降南充以后,还欲继续往南,前往安汉,但遭到褚燕的拒绝:“刘将军立功之心本将甚为理解,也知道刘将军这么做并非全是为了功劳,亦是不想有更多的人牺牲。但是安汉遥远,不若一道沿江而下,届时再做打算。”
  刘巴只是一想就同意了下来。因为南充到安汉的路确实不好走,或者说蜀地也就成都那一块儿的路稍好,其他地方的路都不好走。沿江而下不仅速度快,还能好好休息。只不过刘巴有些怀疑褚燕等人能坐船吗?
  能吗?
  到了船上,刘巴就发现自己白担心,因为所有人就像回家一样,轻松就跳上船来。那种轻松,绝对不是第一次坐船之人能做到的。(老实讲,坐船有那么可怕?独孤提喜欢坐船的,不管是大坝建成以前还是以后,莫名的喜欢。)
  到了安汉,刘巴再次说服了其守将,褚燕顺利接手了城池。这让他很是吃惊,因为从消息上来看,刘巴在巴西郡不过两年多时间而已,居然能有如此威望,绝对不一般。
  不过继续沿江南下,就要走出巴西郡了,刘巴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而他自己也没有再提出类似的想法。更让褚燕明白刘巴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心等拿下益州后向公孙度推荐他。
  褚燕继续行舟南下,赶往垫江(喵的,发现好多现在的地名)。
  行舟虽快,但是江水九曲十八弯,也只是相对路上的难行稍快而已。
  此时,公孙度已经赶到了梓潼,在离城不到十里的地方立下了营寨,端的是嚣张得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