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下河东(上)(2 / 3)
郡守压根没管后半句,抹了抹额头的冷汗,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待重新坐到椅子上,才反应过来,便又问道:“分兵?是什么意思?”
偏将这时已经稳定了心神,深吸一口气,解释道:“末将怀疑明军见安邑久攻不下,猜到了我们是抽调了周边城池的兵力,所以他们便分兵前往其他城池,以孤立安邑。”
“啊?”
郡守大惊失色道:“那……这、这……怎、怎么、么办?”
偏将摇头道:“没办法,只能等援兵。只要州牧大人来得够快,那我们还是能保住安邑的。”
“那……那个……”
郡守迟疑了一下,咬牙道:“要不我们先撤?撤到河北,或者蒲坂,等到州牧的援军到了再说?”
“现在撤肯定是不行的!”
偏将摇头打破了他心中的奢望,道:“明军骑军众多,若是我们现在撤退,必然被其追杀,难有抵抗之力。”
“那好吧!”
郡守砸吧了两下嘴,似是熄了撤退的心思,又道:“那就这样吧!不过你可一定要守好,万万不可放一个明军跑到城内来。”
接着不等偏将回话,摆手道:“好了,你还是赶紧去守着吧,要是万一这个时候明军突然杀来,你没在的话,本郡守可是不放心。”
“是!”
偏将无奈的应了声,然后退了出去,心头却是甚为不美。不过随即他就没有心情去想这些了,注意力又转圜到了明军分兵的事情上来。不知为何,他在和郡守分析完之后,心头总是沉甸甸的,似是有什么不对,但细细一想,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这恰恰就是陈登的厉害之处了!
再说弘农,郡守和偏将口中的州牧——
张陟!
张陟得曹操之命,为司隶校尉,执掌司隶一应要务,通常大家都会称他为州牧。
原本弘农虽然乃弘农郡郡治,但要作为司隶的州治还是差点意思的,但毕竟司隶还有部分地盘在韩遂和马腾手中,加之曹操暗中授意,需要了释放善意,以避免与公孙度开战之时被这二人牵制精力,遂以弘农为州治。
只是令张陟没有想到的是,明军竟然奇袭函谷,断了他与关外的联系。张陟急忙召集麾下一应将军佐吏,商讨函谷之事。
“大人,函谷事关重大,必须得夺回,不然一旦明公和丞相罢战,我们就犹如瓮中之鳖、待宰的羔羊,只能孤立无援的与明军一战,最后被杀或被俘。”
“没错,王主簿所言极是!大人,明军谋夺函谷,但之前却没有听到半点风声,想来兵马并不多,可能也就那么一两千,若应对及时,或可夺回。”
“这……”
张陟有些迟疑,之前曹操已经抽调了司隶地区半数兵马,此时要兴兵夺回函谷,谈何容易,不过大家所言也不无道理。函谷关被夺,与关外的联系就要慢很多了,只能绕走武关。
“大人不必忧心!”
张陟心腹,王别驾开解道:“如大人所言,明军此来不过些许人马,即便依仗雄关之利,但若是大人修书一封至谷城,命其与大人内外夹击函谷,不消大举攻关,只是围而不攻,便可不战而降之。”
张陟闻言大喜,盖因函谷关的物资乃是半年一补充,而上一次,再有半月就是半年之期,也就是说关中并无多少物资,加之逃回来的士兵言及物资被烧,此时当是更加穷困才是。而明军远来,更无可能携带多少物资。
“好,本将这就修书一封,立即着人送往谷城,务必要在明军与丞相罢战之前完成。”
“是,大人。”
书信方自送出,河东郡守的求援信抵达了弘农。 ↑返回顶部↑
偏将这时已经稳定了心神,深吸一口气,解释道:“末将怀疑明军见安邑久攻不下,猜到了我们是抽调了周边城池的兵力,所以他们便分兵前往其他城池,以孤立安邑。”
“啊?”
郡守大惊失色道:“那……这、这……怎、怎么、么办?”
偏将摇头道:“没办法,只能等援兵。只要州牧大人来得够快,那我们还是能保住安邑的。”
“那……那个……”
郡守迟疑了一下,咬牙道:“要不我们先撤?撤到河北,或者蒲坂,等到州牧的援军到了再说?”
“现在撤肯定是不行的!”
偏将摇头打破了他心中的奢望,道:“明军骑军众多,若是我们现在撤退,必然被其追杀,难有抵抗之力。”
“那好吧!”
郡守砸吧了两下嘴,似是熄了撤退的心思,又道:“那就这样吧!不过你可一定要守好,万万不可放一个明军跑到城内来。”
接着不等偏将回话,摆手道:“好了,你还是赶紧去守着吧,要是万一这个时候明军突然杀来,你没在的话,本郡守可是不放心。”
“是!”
偏将无奈的应了声,然后退了出去,心头却是甚为不美。不过随即他就没有心情去想这些了,注意力又转圜到了明军分兵的事情上来。不知为何,他在和郡守分析完之后,心头总是沉甸甸的,似是有什么不对,但细细一想,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这恰恰就是陈登的厉害之处了!
再说弘农,郡守和偏将口中的州牧——
张陟!
张陟得曹操之命,为司隶校尉,执掌司隶一应要务,通常大家都会称他为州牧。
原本弘农虽然乃弘农郡郡治,但要作为司隶的州治还是差点意思的,但毕竟司隶还有部分地盘在韩遂和马腾手中,加之曹操暗中授意,需要了释放善意,以避免与公孙度开战之时被这二人牵制精力,遂以弘农为州治。
只是令张陟没有想到的是,明军竟然奇袭函谷,断了他与关外的联系。张陟急忙召集麾下一应将军佐吏,商讨函谷之事。
“大人,函谷事关重大,必须得夺回,不然一旦明公和丞相罢战,我们就犹如瓮中之鳖、待宰的羔羊,只能孤立无援的与明军一战,最后被杀或被俘。”
“没错,王主簿所言极是!大人,明军谋夺函谷,但之前却没有听到半点风声,想来兵马并不多,可能也就那么一两千,若应对及时,或可夺回。”
“这……”
张陟有些迟疑,之前曹操已经抽调了司隶地区半数兵马,此时要兴兵夺回函谷,谈何容易,不过大家所言也不无道理。函谷关被夺,与关外的联系就要慢很多了,只能绕走武关。
“大人不必忧心!”
张陟心腹,王别驾开解道:“如大人所言,明军此来不过些许人马,即便依仗雄关之利,但若是大人修书一封至谷城,命其与大人内外夹击函谷,不消大举攻关,只是围而不攻,便可不战而降之。”
张陟闻言大喜,盖因函谷关的物资乃是半年一补充,而上一次,再有半月就是半年之期,也就是说关中并无多少物资,加之逃回来的士兵言及物资被烧,此时当是更加穷困才是。而明军远来,更无可能携带多少物资。
“好,本将这就修书一封,立即着人送往谷城,务必要在明军与丞相罢战之前完成。”
“是,大人。”
书信方自送出,河东郡守的求援信抵达了弘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