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训练(1)(1 / 2)
主动撤围的李自成部向西而去,后来连克密县、登封、嵩县等城,不过此时的开封并没有因为闯军的离去而懈怠,高名衡、王燮等文官正在监督重整城防,挖宽挖深护城河,填补被挖开的城洞。
而校场上,在张寨民社专用营地里,张坚对社兵的训练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大早,张海山就起了床,走出窝棚。他今天不打算自己做饭,而是准备去街上买点早点吃了,然后就去营地参加训练。
“海山,起这么早啊。”农民都是天明即起床,天黑就上床睡觉,很少有睡懒觉的,一路上遇见的张寨男女都纷纷和他打招呼,张海山一一笑着回应。
“海山,吃了吗,一块吃吧。”有财嫂子一如既往的嘴甜。
“好啊。”张海山作势往她窝棚走。
“还是算了吧,今天刚好做的饭有点少。”有财嫂子慌忙把张海山往外推,“和你客气一句还当真啊。”
“就知道你不是真心诚意。”张海山笑着继续往前走:“我去上街吃好的去。”
“可不敢浪费银钱,”有财嫂子对着张海山背影喊道:“攒下银子好早日娶个婆娘。”
“没事,实在不行我就娶了你妹子,你可和你爹说好千万不能朝我多要彩礼。”张海山回头笑道。
有财嫂子的娘家在张寨三里外的吴村,她有个妹子今年刚好十七岁,正是找婆家的年龄,因为她爹张口要的彩礼太多,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家。
有财嫂子“呸”了一口,继续做饭了。
张海山是张坚出了五服的兄弟,其实张寨所有姓张的都是本家,只有丁姓、刘姓少数几户外姓。乡下人都朴实,邻里间关系相当和睦。
张海山父母很早就死了,家里就他和六十岁的爷爷相依为命,这次来开封,爷爷死活不愿来,非要守着家里那几间破房子,还把要留下陪他的张海山赶了出来。
想到留着张寨的爷爷,张海山不禁露出一丝忧色来,也不知现在爷爷怎么样了。
花了十文钱买了两个大包子,张海山边走边吃。现在物价飞涨,以前两文钱一个的包子居然卖到了五文钱!
到了营地后,张海山发现自己来的最早,营地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
营地北面是一排房子,其他三面用木栅栏隔着,透过木栅栏能看见校场上懒懒散散的官军军汉,在南侧的栅栏处开了个大门,就是张海山走进来的大门。很明显这处营地是从官军营地隔出来的。
营地中间的空地很大,足有十来亩地,在空地的中间用白色石灰画出了很多圆点。张海山数了数,总共十排,一排十个。站在圆点上试试,刚好站下一个人,也不知道这圆点是干什么用的。
营地北面的那排房子有十来间,其中一间从屋顶的烟囱中正冒出大股的炊烟。
张海山不由得走了过去,隔着敞开的屋门看进去,就见一大一小两个人正在围着灶台忙活着,那两个人他都认识,正是张寨村民张白驹和他的儿子张双喜。
“海山来这么早啊,离辰时早着呢。”张白驹看到了门外的张海山,忙招呼他进屋。
“白驹哥你住在这里啊?”张海山寻了个凳子坐下。
“本来住在秀才家,这不是成立民社了吗,就搬来这里。”张白驹拿着一个长勺在锅里用力搅动着熬制的米粥。
“秀才哥还没起来啊?”张海山问起了张坚。
“秀才昨晚没在这里住,住在家里,不过他说会搬来这里住,以后都会住在这里。”张白驹说着,吩咐张双喜:“你去看看那两个懒货起床没有。”
没等张双喜出门,一前一后两个身影走了进来,正是罗富贵和吴石头。
没一会儿,张坚也从家里赶到,几个人开始吃早餐。
早餐很简单,一大筐馒头,一锅稀饭,几碟咸菜。在张坚的盛情邀约下,感觉没吃饱的张海山又跟着吃了一个馒头,喝了一碗稀粥,然后惊讶的看着罗富贵吃了六个馒头,喝了两碗稀粥。
吃过饭没一会儿的功夫,张寨的男丁们陆续到来,辰时快到了。 ↑返回顶部↑
而校场上,在张寨民社专用营地里,张坚对社兵的训练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大早,张海山就起了床,走出窝棚。他今天不打算自己做饭,而是准备去街上买点早点吃了,然后就去营地参加训练。
“海山,起这么早啊。”农民都是天明即起床,天黑就上床睡觉,很少有睡懒觉的,一路上遇见的张寨男女都纷纷和他打招呼,张海山一一笑着回应。
“海山,吃了吗,一块吃吧。”有财嫂子一如既往的嘴甜。
“好啊。”张海山作势往她窝棚走。
“还是算了吧,今天刚好做的饭有点少。”有财嫂子慌忙把张海山往外推,“和你客气一句还当真啊。”
“就知道你不是真心诚意。”张海山笑着继续往前走:“我去上街吃好的去。”
“可不敢浪费银钱,”有财嫂子对着张海山背影喊道:“攒下银子好早日娶个婆娘。”
“没事,实在不行我就娶了你妹子,你可和你爹说好千万不能朝我多要彩礼。”张海山回头笑道。
有财嫂子的娘家在张寨三里外的吴村,她有个妹子今年刚好十七岁,正是找婆家的年龄,因为她爹张口要的彩礼太多,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家。
有财嫂子“呸”了一口,继续做饭了。
张海山是张坚出了五服的兄弟,其实张寨所有姓张的都是本家,只有丁姓、刘姓少数几户外姓。乡下人都朴实,邻里间关系相当和睦。
张海山父母很早就死了,家里就他和六十岁的爷爷相依为命,这次来开封,爷爷死活不愿来,非要守着家里那几间破房子,还把要留下陪他的张海山赶了出来。
想到留着张寨的爷爷,张海山不禁露出一丝忧色来,也不知现在爷爷怎么样了。
花了十文钱买了两个大包子,张海山边走边吃。现在物价飞涨,以前两文钱一个的包子居然卖到了五文钱!
到了营地后,张海山发现自己来的最早,营地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
营地北面是一排房子,其他三面用木栅栏隔着,透过木栅栏能看见校场上懒懒散散的官军军汉,在南侧的栅栏处开了个大门,就是张海山走进来的大门。很明显这处营地是从官军营地隔出来的。
营地中间的空地很大,足有十来亩地,在空地的中间用白色石灰画出了很多圆点。张海山数了数,总共十排,一排十个。站在圆点上试试,刚好站下一个人,也不知道这圆点是干什么用的。
营地北面的那排房子有十来间,其中一间从屋顶的烟囱中正冒出大股的炊烟。
张海山不由得走了过去,隔着敞开的屋门看进去,就见一大一小两个人正在围着灶台忙活着,那两个人他都认识,正是张寨村民张白驹和他的儿子张双喜。
“海山来这么早啊,离辰时早着呢。”张白驹看到了门外的张海山,忙招呼他进屋。
“白驹哥你住在这里啊?”张海山寻了个凳子坐下。
“本来住在秀才家,这不是成立民社了吗,就搬来这里。”张白驹拿着一个长勺在锅里用力搅动着熬制的米粥。
“秀才哥还没起来啊?”张海山问起了张坚。
“秀才昨晚没在这里住,住在家里,不过他说会搬来这里住,以后都会住在这里。”张白驹说着,吩咐张双喜:“你去看看那两个懒货起床没有。”
没等张双喜出门,一前一后两个身影走了进来,正是罗富贵和吴石头。
没一会儿,张坚也从家里赶到,几个人开始吃早餐。
早餐很简单,一大筐馒头,一锅稀饭,几碟咸菜。在张坚的盛情邀约下,感觉没吃饱的张海山又跟着吃了一个馒头,喝了一碗稀粥,然后惊讶的看着罗富贵吃了六个馒头,喝了两碗稀粥。
吃过饭没一会儿的功夫,张寨的男丁们陆续到来,辰时快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