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虎贲之殇(4 / 5)
那一年,少年十八岁。
十八岁的少年,心中有初心——驰骋沙场。但入贺兰山的少年,却更多的是侠义之心,是一位真正的草莽豪雄。
报仇,亦为了保边民安宁,只身一骑一剑,便过贺兰山而独骑入荒原,为人者所不敢为。
少年一人一剑,一剑灭长空,杀人千里,独骑全身而出,无人能挡其锋芒。
何其雄壮。
少年最终独取羌人首领头颅,为逝者报仇。
在一剑挑杀羌族首领后,少年提着首级杀出千里,剑挑胡虏血撒剑锋,更是当着万千羌族战士豪迈大笑:吾辈杀人,只为护我族民,捍我大汉血性,莫欺我中原无人,莫辱吾华夏族民!
仗义每多屠狗辈,草莽更多血性人!
那一刻的少年,是真正的剑道巨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皆在勇义二字。
博得辽东大侠的大好名声的少年,成了汉末最为著名的剑客,其声势之隆,已不输其师童渊。
那一年,少年十八岁。
少年姓王,名越。
然而讽刺的是,童渊只传了王越步战之术,并无骑战之力,王越的剑锋犀利,乱世之中,若是马下步战,可斩无双吕布。
可若是马上骑战,十个王越也不是吕布之敌。
再无牵挂的王越,想起了初心,他想走入军伍,统率千军万马成为盖世武将,然而纵然有剑道无双,可出身限制了他的军伍之心。
再加上兵道上的天赋缺失,让王越始终无法完成夙愿。
定居洛阳之后,王越一心经营,然而纵然是谋了个虎贲将军的武将职,却只是个虚职——桓、灵二帝在位期间,也并无重用王越。
后黄巾起义,王越依然不得重用。
心灰意冷之下,王越退隐山林,不再过问世事,然一生浮沉,手中剑虽然快意,却不能纵横沙场,这是王越一生的心病。
死不瞑目。
只是他没想到,闭眼之后竟然还有睁眼的一天。
而那一天,当他睁开眼,却来到了另外一片天下,成为了一名要饱受惊雷之威胁的异人——若非弟子史阿及时出现,王越早已被雷劈死。
弟子史阿,曾是大魏帝师,来到大凉后,被相公王琨所笼络。
当王琨提出,只要自己用剑为其办上一些事后,将来的天下定鼎之争中,虎贲王越,将真正的成为虎贲将军统率兵马驰骋沙场,王越就知道自己没法拒绝。
这一世,不为侠义,只为沙场壮烈。
所以当弟子史阿死在那少年一剑挂墨池之后,王越并不伤悲——在他心中,世间任何事情,都比不上他率军的初心。
只是王越没想到,自己最引以为豪的剑术,竟然败在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少年剑下。
也再一次击溃了自己初心。
两世为人,终不能一日率军,何其不甘,何其落寞……在极大的希望之后,等待的却是更大的绝望,王越彻底崩溃。 ↑返回顶部↑
十八岁的少年,心中有初心——驰骋沙场。但入贺兰山的少年,却更多的是侠义之心,是一位真正的草莽豪雄。
报仇,亦为了保边民安宁,只身一骑一剑,便过贺兰山而独骑入荒原,为人者所不敢为。
少年一人一剑,一剑灭长空,杀人千里,独骑全身而出,无人能挡其锋芒。
何其雄壮。
少年最终独取羌人首领头颅,为逝者报仇。
在一剑挑杀羌族首领后,少年提着首级杀出千里,剑挑胡虏血撒剑锋,更是当着万千羌族战士豪迈大笑:吾辈杀人,只为护我族民,捍我大汉血性,莫欺我中原无人,莫辱吾华夏族民!
仗义每多屠狗辈,草莽更多血性人!
那一刻的少年,是真正的剑道巨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皆在勇义二字。
博得辽东大侠的大好名声的少年,成了汉末最为著名的剑客,其声势之隆,已不输其师童渊。
那一年,少年十八岁。
少年姓王,名越。
然而讽刺的是,童渊只传了王越步战之术,并无骑战之力,王越的剑锋犀利,乱世之中,若是马下步战,可斩无双吕布。
可若是马上骑战,十个王越也不是吕布之敌。
再无牵挂的王越,想起了初心,他想走入军伍,统率千军万马成为盖世武将,然而纵然有剑道无双,可出身限制了他的军伍之心。
再加上兵道上的天赋缺失,让王越始终无法完成夙愿。
定居洛阳之后,王越一心经营,然而纵然是谋了个虎贲将军的武将职,却只是个虚职——桓、灵二帝在位期间,也并无重用王越。
后黄巾起义,王越依然不得重用。
心灰意冷之下,王越退隐山林,不再过问世事,然一生浮沉,手中剑虽然快意,却不能纵横沙场,这是王越一生的心病。
死不瞑目。
只是他没想到,闭眼之后竟然还有睁眼的一天。
而那一天,当他睁开眼,却来到了另外一片天下,成为了一名要饱受惊雷之威胁的异人——若非弟子史阿及时出现,王越早已被雷劈死。
弟子史阿,曾是大魏帝师,来到大凉后,被相公王琨所笼络。
当王琨提出,只要自己用剑为其办上一些事后,将来的天下定鼎之争中,虎贲王越,将真正的成为虎贲将军统率兵马驰骋沙场,王越就知道自己没法拒绝。
这一世,不为侠义,只为沙场壮烈。
所以当弟子史阿死在那少年一剑挂墨池之后,王越并不伤悲——在他心中,世间任何事情,都比不上他率军的初心。
只是王越没想到,自己最引以为豪的剑术,竟然败在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少年剑下。
也再一次击溃了自己初心。
两世为人,终不能一日率军,何其不甘,何其落寞……在极大的希望之后,等待的却是更大的绝望,王越彻底崩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