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阿丹城(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面几个省份的巡视,杨远征都很仔细,观察各省的发展是否是良性的。
  其它省份的人口依然不多,经济中心在婆罗洲,其它省份,自然就要差得多。
  这些地方,更多的是发展农业和矿业。
  农作物是必须要种植的,因为免税,大家都积极的种植。
  尤其是欧洲人带来的红薯、马铃薯、玉米以及一些蔬菜,在各省的种植面积,都非常的广泛,这就使得日后的农业发展,会很多样化,粮食丰富了,也能改善百姓的身体素质。
  而矿业的开采,也在各省矿务局的管理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现在主力是那些俘虏,因为各岛现在还有一些土著,跟大汉国不对付,因此,每次抓到这些人,都会送到矿场去开采。
  另外就是那些欧洲俘虏,也是主力之一,不过大汉国的政策还是不错的,给他们吃好穿好休息好,因此,这些人还算配合。
  多改造几年,这些人就能够获得自由。
  杨远征美其名曰:劳动改造!
  各岛上四通八达的公路,也在不断的延伸,交通发达,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该砍伐的森林,都给砍掉了,保留一些必要的就行了。
  基础设施的建设,杨远征是很重视的,一次就要搞好。
  所以,各省的公路修建得很宽敞,有水泥这种重要物资,公路修建起来也很快,主要的城市之间、工厂之间、村庄之间,基本上都修建了公路,逐渐的连接了起来,形成了公路网。
  另外对水路的建设也非常的投入大,关键的航道,都进行了大力的建设。
  水路运输的速度快,成本也低。
  因此,各省都对航道很看重,该筑坝的筑坝,该拓宽的拓宽,该修建人工河道的,也修建人工河道。
  而码头的建设,也都抓了起来,海滨城市,码头就意味着是重要的敲门砖,要想让各国的商队来做生意,这码头就得修建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另外,就是安全系数要高。
  爪哇和苏门答腊的码头,都往内陆扩进了好几千米,中间多了数道闸门,用于阻拦汹涌的波涛。
  虽然投资成本高,但是这样更安全,更能让人安心。
  有鉴于此,各省的船厂生意都很好。
  而且各船厂不停的在研究新技术,他们已经不满足生产木船了,而是在研究制造铁甲蒸汽船,即便是民用的渔船,现在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巡视的最后一个项目,是军队。
  对此,杨远征就更放心了,这支军队,所有的骨干都是自己的亲信,都对自己忠诚度极高,除非自己死了,要不然,他们肯定会对自己忠心耿耿的。
  巡查了一番之后,杨远征对大汉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回到长安城,杨远征就准备出征。
  临走之前,杨远征召开了内阁会议,任命冯兰为代理总统,主持军政大局。
  大权还是得掌控在自己人手里,除了冯兰,几个女人也都掌控着大汉国的重要岗位,她们都以冯兰为首,严格按照杨远征制定的制度去执行。
  ......
  1644年4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大汉国远征军正式分兵两路,出发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