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6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到这里,施立平顿时明白余思雅为什么要如此郑重其事地将他和贺教授都叫过来开会了。如果饲料得到了农业厅的认可,那他们的销售范围就不仅仅只是辰山县了,市场将大得多。
  这就意味着饲料厂也会像食品加工厂、羽绒服厂一样推广的到全省。想到这里,施立平就难掩激动,目光灼灼地望着余思雅。
  余思雅继续说道:“这还不止,易主任当时问了我一个问题,咱们这饲料如果对鸭子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那对猪呢?我想大家都明白,市民和广大的农民对猪肉的需求都远远大于鸭肉,这是个更广阔的市场,如果饲料喂养,能适当地缩短家猪的生长周期,出栏的时候更肥更壮。那咱们饲料所面临的市场将会更广阔,我相信大家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施立平兴奋地点头:“余总你说得有道理,咱们得想办法试试咱们的饲料对猪有没有用。”
  他下乡十几年,对农村的情况非常了解。鸭子这种禽类其实养的人不多,鸭饲料主要的销售对象是全省的养鸭场。但因为鸭蛋比鸡蛋多了一股腥味,口感相对粗糙一点,没鸡蛋受欢迎。其实也就他们辰山县有这两年建了这么多养鸭场,全省其他地方的养鸭场并不多,加起来恐怕都不及辰山县目前的数量。
  养的人少,就注定了需求只有那么多。
  可猪肉不一样,村村都有养猪的散户,各个城市还有专门的养猪场,大家对猪肉的需求量极大。这块市场就大多了,如果能生产出猪饲料,对饲料厂的发展无疑是跨越式的。
  见施立平领会了自己的意思,余思雅侧头问贺教授:“鸭饲料也能喂猪吧?”
  贺教授淡淡地说:“都是饲料,喂不死。”
  余思雅被噎了一下,感觉贺教授跟闫教授混久了,说话似乎都染上了闫教授的毛病。
  她转而对施立平说:“施厂长,回头你让人在饲料厂的东边砌个猪圈,买十头小猪回来,用饲料配合喂养,具体多少量,你找贺教授。给每头猪做上记号,每天早上空腹称重一次,记录下小猪吃了多少食物,都分别有哪些,还有每天体重和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一定要记详细了,客观事实求是,如果了饲料厂没合适的人,那你就自己亲自上,每天的记录誊抄一份,送到贺教授的实验室。”
  贺教授应该明白这就是一手的实验数据,他根据实验数据来研发调整配方。
  这是专业人员要做的事,余思雅就不多说了,贺教授这么聪明,应该明白这点。
  果然,提起正事贺教授还是很配合的,主动说道:“小猪抱回来的时候,每天先暂时添加三分之一的饲料,干拌或是单独喂食都行。红薯、菜叶子、泔水之类的,除了猪草,其他的食物都要煮熟了喂猪,可以减少细菌滋生,更容易消化吸收。”
  施立平赶紧拿笔记录下来。
  见贺教授说完这个似乎没其他的话了,余思雅笑道:“猪饲料和鸭饲料配方的事就劳烦施厂长和贺教授了。”
  贺教授点了点头,站起身:“我去工作了。”
  余思雅笑着目送他出门,然后对施立平说:“施厂长,试验记录多抄一份,每个月交给林红旗同志。这个事决定着咱们饲料厂是走到全省,甚至是走向全国,还是就盘踞在辰山县了。记住了,数据一定要翔实客观,切不能弄虚作假,配方不合适,可以再研究,总有搞出来的时候,如果一旦造假了,在易主任那里失了信,名声坏了,再想重新开始就难了。明白吗?”
  担心下面的人急功近利,余思雅特意嘱咐了一番,而且还决定回头私底下让马冬云也稍微盯着点这边的动向,以免出岔子。
  施立平站起来向余思雅保证:“余厂长,你放心,这个数据我亲自来记。”
  “好,我相信你。对了,你不是要结婚吗?什么时候,是过了还是没到?”谈完了公事,余思雅随口问道。
  提起婚事,施立平这个大男人都有点腼腆,挠了挠腮帮子说:“看好的日子是明天。”
  余思雅笑了:“那正好,我赶上了,明天去蹭蹭你们的喜气。”
  第106章
  施立平结婚搞得很热闹,他家里人虽然因为远没能来,但厂子里跟他关系好的同事,还有老知青们都来参加他的婚礼。
  红云公社的社员们大部分家里都有一两个人在厂子里上班,加上今年粮食丰收,家家户户都多分了不少粮食,手里面比较宽裕。所以施立平的婚事弄得很热闹,在女方家摆宴,邀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去喝喜酒。
  余思雅作为领导,又恰好在红云公社,自然要去参加。她跟小李、马冬云等干部一块儿去,给了红包,坐了一会儿后,余思雅没吃喜宴就走了。
  她还有别的事要忙。
  余思雅带着林红旗去了县城,拜访冯主席。
  冯主席看到她,喜滋滋地说:“余厂长……不对,应该叫你余总了吧。今天上午,梅书记叫我过去谈话了,听说咱们清河鸭养殖场的职工人数突破一千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