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章 逞凶(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胡先生也微微颔首:“若是大军在畔,趁着刚刚骚乱猛攻,恐怕...”
  李过惊出一身冷汗。
  这就是贼兵的弱点,打不得硬仗,而且惯于流窜。一旦遇到硬茬子,受惊了就容易炸营。
  闯贼自流毒以来,屡屡拉起十万几十万‘大军’,却多次在官兵几万人面前吃瘪,往往一打即溃。
  这其中,不是没有理由。
  李闯能活到现在,也是他善于流窜。见势不妙,立刻放弃挟裹的附从流民和低级贼兵,只带老营转身就跑。
  实际上明末的军队,无论是朝廷的官军,还是流贼的兵,都是如此。打仗的时候习惯了跑路,一旦这种习惯铭刻在了骨子里,就无法扭转。
  与鞑子打仗,很多时候,不是硬刚不过。而是没有足够坚韧的承受能力。一旦能熬过去,以鞑子那点人马,怎么拼的过泱泱神州?
  就是跑惯了。
  自从李成梁之后,辽东的所谓大明精锐,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最初的时候是养贼自重,但跑着跑着跑习惯了,就真打不过了。
  流贼也是这样,因此在原本的历史上,闯贼一战就玩完了。败了就跑,一跑就没了。
  实际上流贼的弱点,像李过、这个胡先生,不少人都看到了。闯贼自己也明白。但他们身处其中,一时半会没办法改。
  他们手下的中坚力量,都不是真正的军队,而是积年的老贼。除非把这些老贼都赶出去,重新练兵,才有可能练出精兵。但这是不可能做的到的。
  一旦这么做了,第一个死的,就是李闯。
  而任凭老贼留在军中,便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何况还不止一颗,全都是死老鼠。
  就是骑虎难下,进退维谷。无可奈何的事。
  所以往往起事,最初的时候就要定下规矩。这个规矩可以不严密,但一定要有。就像汉高帝刘邦的约法三章,这样的规矩立竿见影,十分有效。
  而李闯也不是没立规矩,就是所谓的不纳粮。但这个规矩,从来没见过效,而且是虚的,一点都不实际,没用。
  他就是一艘破船,早晚得沉。
  看到这一点的人,不是没有。至少这个胡先生,就有察觉。但他认为,如今流贼正在转变,这是可以看到希望的。
  “今夜不是继续进兵的时候。”胡先生斟酌道:“我看将军还是先扎下营寨,让兵卒们休息一阵。毕竟这两日急行军,很多都乏了。”
  这话说的好听。
  李过当下道:“就从先生之言。”
  就要下令就地扎营,却不防前军又传来骚乱,李过怒色一闪,拔马就走:“我到要看看是哪个龟儿子!”
  胡先生不言语,策马跟上。
  却还不等两人到前军,骚乱又停止了。
  李过赶上,四下一看,只见乱军如没头苍蝇乱撞,不禁大怒,抖手一枪穿杀一人,喝道:“给本将军安静!”
  “前军的头领还有几个,给我滚过来!”
  有几人忙从乱军之中挤出来,来到李过面前,一个个面无人色。
  李过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