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制镜工艺(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经过十多天的不断试验,终于在九月初,第一批玻璃制品试制成功了。
  贾镜看着这片足足有一丈见方的无色透明的平板玻璃,惊讶的都说不出话来了。
  贾镜从事玻璃行业也有三十来年了,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大片、如此平整、透明度如此高的玻璃制品,即使欧洲运来的玻璃也多是巴掌大小的,而且即使有大的也超不过一尺。
  而其他工匠的感受就更加震撼了,他们原本都是生产瓷器的匠人,平常的玻璃都没见过几块,更别说像这样一整块大大的无色透明玻璃了。
  而且李飞和刘希森的保密工作做得特别好,每种原料的加工都是分开的,负责每道工序的工人也是不同的,他们彼此之间都不允许交流玻璃的生产。
  如果有人想学得这套玻璃的生产方法,除非买通整个玻璃作坊的三十多个工人。
  而且李飞制定了严格保密条例,并在其中安插了钉子,一旦发现有人泄密,一律枪毙。
  另外,李飞还和刘希森、周曼如商量,以后要是看到大明地界上有别的钠钙玻璃出现,直接出动特战队搞物理灭绝。
  尽管刘希森和周曼如是绝对的人道主义人士,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完全赞同了李飞的意见。
  没办法,玻璃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这也是李飞三人改造大明的基础之一,为了大明的亿万百姓,要从各个方面做好保密措施,甚至不惜动用武力。
  工人们围着这些巨大的玻璃不断发出阵阵惊叹之声,他们虽然也参与了制作过程,但是每个人都只负责其中一个步骤,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这个玻璃究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当然他们也不知道这么大块的玻璃,老爷们要拿来干什么用。
  李飞则领着几个木匠开始测量别墅窗户的尺寸,然后让贾镜根据窗户的尺寸,对这些玻璃进行切割。
  工人们看着这些玻璃被又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方块,随后就被安装在了别墅的窗户,一个个都开始摇头。
  老爷们真是太奢侈了,这么好的玻璃竟然用来装在窗户上,就这么巴掌大的玻璃,能买多少窗户纸啊,全庄子的窗户纸估计都够了。
  李飞三人却不理会这些明代工人的想法,装上玻璃的别墅可就显得现代化多了,光是保暖和透光的性能就不是窗户纸能够比拟的。
  坐在玻璃窗前,看着秋日的阳光撒在茶几之上,三人品着香茗,一脸的满足。
  “科技改变生活,古人诚不欺我。”
  刘希森缓缓说道。
  “这是古人说的吗?我咋记得是这是一句广告词呢。”
  周曼如闻言,笑着说道。
  制出了平板玻璃只是第一步,但是平板玻璃在明末除了当成玻璃窗使,其他的方面用处不大。
  如果将这么好的玻璃仅仅当成玻璃窗使,根据刘希森的定价,估计只有巨富之家才用的起。
  所以还是得将平板玻璃制成一个个小镜子,才方便售卖。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花上三十两银子买个手掌大小的小镜子,富贵人家还是消费的起的。
  结合明朝实际的制镜工艺水平,《与明同行》上介绍了两种制造玻璃镜子的方法。
  一种是锡汞齐法,就是将锡箔贴在玻璃镜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和锡发生反应,生成牢固的锡汞齐混合物粘在玻璃镜上。
  锡汞齐法的好处是,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水银和锡箔在这个时期都更够买的到。
  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水银有毒,又易挥发,时间长了,镜面会发黑,人像就会变得十分模糊。
  另一种则是银镜发应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